第二章 救援探测器(1 / 2)

2063年10月3日,太平洋的某处,一艘悬挂着联合国旗帜的科考船。

科考船已经在海上航行了半个多月,此时路远正躺在坚硬的铁板床上闭着眼感受船只在海浪中起起伏伏。睁眼看了看手腕上的多功能手表,穿衣镜停下来超过一个小时了,希望不要出什么意外,路远心想。

“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传来。

路远翻身下床打开舱门,一位金发碧眼的西欧女人正扶着门框气喘吁吁的,路远见过这人,她是这次科考活动组织者史密斯教授的助手艾米博士,李明道并不在这艘船上,听说他在南极那边有什么发现过去那里了。

“艾米博士,发生了什么事。”路远问。

“教授那边出了点问题,在中控室,我们边走边说。”艾米边说边拉着路远前往中控室。

在路上艾米将事情的经过跟路远讲述了一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个小时前科考船在距离水温异常海域500米处下了锚,船长释放了无人机和无人水下探测器,结果无人机和无人水下探测器在靠近那片海域后受到了强烈的信号干扰,无人机坠了海,水下探测器也失联了,但是水下探测器在失联之前传回了一张照片。

“一张照片?有什么异常吗?”看着艾米有些困惑的表情,路远疑惑道。

“很不正常,那片海域的测量温度达到了100摄氏度,但是照片上拍到了4条疑是生物的黑影,按理说浅层海面不应该会存在这么耐高温的生物。”艾米博士回答。

这时路远和艾米已经来到了中控室,史密斯教授正和几个人在电脑面前商量着什么。史密斯教授穿着便宜西装头发花白,眼眶深陷,鼻梁上架着宽边眼镜,胡子拉碴,头发乱糟糟的一团,看上去就是那种一心科研,忽视个人问题的学者。

史密斯教授见到路远过来忙迎上来,“路远是吧,李主任跟我说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你商量商量。”

“具体情况,艾米博士已经跟我说明了,教授我可以看一下那张照片吗?”路远询问教授。

教授瞥了一眼艾米,然后示意路远来到一台电脑前。操作员将一张照片打开,照片中有一大半的空间被气泡占据了,密密麻麻的气泡,在右侧一小片区域则是平静的海水,彷佛有什么力量将海水分割成了俩块,在那密密麻麻的气泡后面,4条细长的条状黑影清晰可见。

没有尾部特征和头部特征,应该不是鱼类,有点像是什么的触手,难道是章鱼?不对啊,一百摄氏度要是章鱼早就熟了,真实奇怪,路远心里盘算着。

“教授,您现在有什么想法吗?”路远问。

教授指了指一旁满脸风霜的中年汉子说,“这位是这艘船的船长戴维斯,我们刚讨论了一个方案,让船长跟你讲讲。”

戴维斯船长领着路远来到声纳监测显示器前,指着一个小点说,“船上的声纳在距我们645.2米远,水深3.46米处发现了正在悬浮的水下探测器,我们想将它捞回来,但是船上没有那么远的打捞装置,那片海域的水温太高也没法让水手游过去,所以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船不能靠近一点打捞吗?”路远问。

“这里已经是安全距离的极限了,再靠近可能会影响船只的安全,我要对船上所有人的生命安全负责。”船长态度坚定的回答。

“探测器打捞上来能确保能获得有效数据吗?”路远继续问。

“能,探测器有应急程序,所有数据都会备份到一个黑盒中,拿到黑盒就能解读出数据。”船长回答。

“这样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探测器绑上一根绳子然后给它拉回到船上。”路远想了想说。

“是的,船上虽然有一千米长的线缆,但是船上没有精确制导的发射装置能把线缆缠到探测器上,又没办法靠人力完成。”教授俩手一摊表示一筹莫展。

路远寻思着600多米的距离,以他的速度往返大概需要10分钟,加上一分钟给探测器绑上绳子,大概11分钟就能完成,在安全时间范围内。

想到这里路远示意教授先不要急,“教授,我可以潜水过去把线缆绑到探测器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