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以德服人30(1 / 2)

孔子和弟子们聊了一会儿天,又抚琴一曲,看看大家虽然饥饿疲惫,但精神状态逐渐好转。

弟子们一个个退出打算让老师休息一会儿,李铭喆左顾右盼到处找自己送来的粮食。

这时,屋后传来了惊喜的呼喊声,大家都跑过去看,靠墙根儿的地方放着一桶米,还有一些没见过的食物。

弟子不敢擅专,捧起食物又回到孔子屋中。

白花花的大米不带一点糠皮,米粒饱满晶莹,正是东北五常稻花香。

孔子看过来,不由叹道:“米舂得太细,太浪费了。”

子路雀跃道:“我去煮来食用。”

再看竟然还有细盐,雪白雪白,细如沙粒,不似人间凡物。

还有很多糕点,不知用什么做的。

大家饭煮好,孔子亲手盛上一碗,和糕一起放在高桌上,恭恭敬敬行礼:“丘周游列国,寻仁义之君而不得,流落于陈蔡之间,无粮数日,幸得赐食,不敢擅用,敬于上天与祖先,福泽吾辈。”

大家好几天没有吃正经的饭了,这时待老师端起碗,便也纷纷下箸,虽只有米饭和咸盐,也如美味佳肴一般。

每人只吃了一碗米饭,感觉泥牛入海,不知所踪,仍旧感到很饿。又一人拿起一块糕,放入嘴中细嚼,竟然又甜又咸,酥脆可口。

李铭喆赶紧上前说:“大家饿了数日,一次不能吃太多,恐伤肠胃。”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有人问道:“老师,这是神赐的食物吗?”

孔子沉吟良久,不语。

又有人说,:“这些桶是什么?”李铭喆定睛一看,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的肉罐头竟然是直接过来的,而且他没有带开罐器。

这回有粮食,就可以继续前行了。不过仍有兵士在外,不希望孔子去楚国。

子贡带着一些压缩饼干先行求救于楚,其他人也往南缓慢前行,希望陈蔡两国不再阻拦他们。

李铭喆看见系统未召回他,便也乐得跟着在这边春秋的土地上行走。

到处有田地村庄,也到处有荒地密林,人们拿着简单的工具在田里劳作,看着孔子一行人过来,大多慌忙躲避,不敢近前。

不过这次附身的颜回实在太君子,一举一动都进退有度,让平时大大咧咧的李铭喆很不习惯。

他偷偷看一眼孔子,这个已到耳顺之年的老人依旧高大威猛,气质却温和而坚定,他还在寻找能一展抱负的地方,一个和他执政理念相近的国君。

毕竟考公是山东人的终极理想。

李铭喆知道,虽然孔子没有找到这样的地方,但是他的学说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走不多时,前方出来一群人,拦住了去路。

“别再往前走了?”几个人吆喝到。

“吾师周游列国,皆以礼相待,为何到这里不让我们过去呢?”子路上前问道。

为首的军士说:“我也不懂为什么,反正就是不能走。”

孔子上前说道:“我四处行走,只是想找一个施行仁义的地方,……”(此处省略五百字)。

这些天的绝粮与痛苦,孔子的学生们有些焦躁不安了,纷纷上前欲与兵士理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