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客家菜(1 / 2)

“那后来你没给他买奶茶啊?”王正言问。

“她说不用了。”李铭喆回答,他俩正坐路边,继续喜闻乐见的吃烤串,喝啤酒生活。

“凭实力单身。”王正言举起酒瓶表示敬意。“这时候不正该要微信,送奶茶吗?多好的机会。”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李铭喆痛心疾首。

周六上午起来,看见外面云山雾罩,知道雾霾又来了。继续躺平,手机程序里搜索孙悟空,查无此人。

要不去看看苏东坡?显示:苏轼,惠州

好嘛,已经到被贬到岭南吃荔枝去了。点进去,依旧是:此人穷困潦倒,无法支付餐费,继续送餐吗?

好嘛,上次张择端大方的给的小费已经快用完了,马上又要进入负盈利模式。

继续,倒计时两小时。应该先选好餐厅再点的,现在有点儿赶。

荔枝的话不是季节,而且估计苏轼已经吃够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惠州有什么好吃的呢?继续搜大众点评,北平搜不到惠州菜。

继续搜,惠州东江菜,属于客家菜的水系流派,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等闻名遐迩。

盐焗鸡是将土鸡用盐和沙姜粉把鸡里外全部抹匀,风干一天,用盐包裹在砂锅里焗熟。

酿豆腐则是在把豆腐挖空,放进去调好味道的肉馅和香菇末,一起蒸。

梅菜扣肉赫赫有名,不过四川,江浙和广东一带的梅菜是不一样的,四川为咸梅菜,江浙是甜梅菜,大都是用芥菜和雪里蕻腌的。广东则是用一种特别的名字叫梅菜的菜腌制而成。

看得李铭喆口水直流,继续搜东江菜,搜不到。搜客家菜,有了。

就点这三道菜,冒着雾霾,戴着口罩去取餐。然后在雾蒙蒙的鸟巢边上看苏轼吃饭。

宋,惠州边界,苏轼被贬英州,还未走到,又收到贬惠州,不得签公事的贬书,只得带着小儿子苏过、侍妾朝云和两位女佣同行。

他们一路走在这士大夫谈之色变的岭南之地,苏轼心中一片灰暗,此生还有望北还吗?于是作诗数首。

“翻过这个岭就坐下休息会儿吧,”苏轼微喘着在儿子的搀扶下爬上岭头。

眼前的风景却令人耳目一新,10月天气,北方已是秋风瑟瑟,而岭南,却宛如夏日。

只见雨后满树的荔枝鲜艳夺目,黄柑朱橘漫山遍野......闻着淡淡的桂花香气,苏轼的心情好了很多,于是作诗一首。

“来坐着,歇会儿。”一行人坐下,拿出携带的水囊,苏轼看小儿子望着空空的行囊,愁眉不展的说:“我们的干粮不多了。”

“没关系,马上就到惠州了。”苏轼哈哈一笑,“你看着遍山的野果,还能饿着我们不成?”

苏轼看着小儿子苏过从瘪瘪的包袱里拿出几个干瘪的硬饼,拿出一只金黄的、热腾腾的鸡,拿出一碟子梅菜扣肉,拿出一盘豆腐…

大家一阵目瞪口呆,随后苏轼狂喜,“这是仙人又赐仙菜了,太好了。”于是作诗一首。

吃货早已面对着佳肴,馋涎欲滴好容易等老父作诗完毕,赶紧把干净的箸递上。

“鸡肉咸香,肉嫩,皮劲,美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