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漠面条直,长河西瓜圆(1 / 2)

今天李铭喆的课不多,下午刚吃完饭就接到姥姥的电话,让他去取炸酱面。

很多同学都问过李铭喆,北平哪儿的炸酱面好吃,这还用说吗?当然是自己家做的了。

李铭喆姥姥做的一手好炸酱,先把猪肉肥瘦分开,切成肉丁,肉丁一定要多,要不吃起来不过瘾。下锅先和葱姜蒜一起煸肥肉丁,煸透之后再下瘦肉丁炒一会儿。干黄酱拿酒解开,配上二分之一的甜面酱一起下锅熬。

至于熬多久,姥姥从来没有告诉过准话,就是说你闻着那个味儿,它好了它就是好了。

李铭喆扫了一辆小黄车,蹬着它七拐八拐到了姥姥家。一进门,嚯,桌子上并排摆了六大罐酱。

“喆喆吃饭了吗?我给你下碗面啊。”

“姥姥,我刚吃完。”

“那就吃西瓜去。”姥姥不由分说把他拽到了桌旁。

桌子上还真热闹,摆着一堆面码。

“青豆嘴、香椿芽,焯韭菜切成段;芹菜末、莴笋片,狗牙蒜掰两瓣;豆芽菜去了根,顶花带刺的黄瓜切细丝;心里美,切几批,焯豇豆剁碎丁,小水萝卜带绿缨;辣椒麻油淋一点,芥末泼到辣鼻眼。炸酱面虽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码”

姥姥轻快地唠叨着每次吃炸酱面的老话儿,给李铭喆上了一堂北平地方志的课。

一边吃着又沙又甜的大西瓜,一边和姥姥聊天,不知为什么想起朱棣好久没点餐了?

拿着两大瓶酱,一斤手擀面,一塑料袋面码,李铭喆又蹬车回学校。

路上接到老妈的电话,“喆喆,你去那酱了吗?”

“我去了,姥姥这次又暗示什么?”李铭喆姥姥每到节假日生日前夕必做好吃的,叫他们去拿,顺便暗示该来陪我过节了。这已经是小辈们心照不宣的常识了。

“周一是重阳节,一会儿稻香村买两份点心,一定带重阳糕的啊。”

“得嘞。”

李铭喆顺手拐进稻香村。等他回宿舍,已经是负重十斤了,除了点心,还买了俩大西瓜准备给朱棣送过去。

从床底下拉出来小煮锅,通电煮面。等面煮熟,过凉水,洒面码,拌面,再一抬头,站了好几个宿舍同学,一个个饿狼似的盯着他。

“想吃自己买面去啊。”李铭喆一指炸酱,我这五碗已经有人订了。

那几位才一哄而散,出去买东西之前把那半罐酱藏起来了。

趁宿舍没人,李铭喆拽出外卖箱,打开手机,选择朱棣。朱棣充值虽然不多,炸酱面和西瓜还是吃的起的。

视频打开,朱棣竟然不在皇宫,这是一片草原,茫茫无际。天已经擦黑,连绵不断的军帐围着一堆堆篝火,像天上的星空。

视频推进,进入最大的军帐中,几个将军和朱棣好像刚刚讨论完军务。怪不得他这阵子没点餐,原来去北伐了。

这是第几次北伐?李铭喆不知道,只看见一身戎装的朱棣用手指着地图,嘴里念叨着乎兰乎失温。

门帘掀开,一个太监捧着托盘进来,眉眼都带着笑,“皇上,有好吃的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