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39(1 / 2)

天已近黄昏,正是汴京街头最热闹的时候,李铭喆走在路上,左顾右盼。

他也不敢找人打听现在是哪个皇上,只能信步乱走,以他对王正言的了解,这个时间段,他应该在饭馆附近。

转过街角,一条河岸两边人流如织,看着那弯弯的石拱桥,李铭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上次来宋朝,看到的清明上河图就在这附近。也许是年代不同,有些不太一样,但是州桥,酒楼都未曾改变。

上次是宋徽宗时期,北宋最繁华的年代。现在应该还没到那个时间段。

李铭喆往河边走去,这里大概是小吃一条街,很多店铺里外摆着椅子,伙计忙得飞起,来回招呼客人。

稍有空地,就有小摊贩支着炉子,各种饼,糕,馄饨,肉食,甜食香味四溢,在这微凉的晚上惹人垂涎。

李铭喆买了一张肉饼,边吃边走,里面包着是羊肉,可是没有一点腥膻。

他想起之前看的书,宋朝肉饼以曹婆婆肉饼最为有名,赶紧回身看小铺招牌,灯光下只见几个大字曹婆婆羊肉饼。

李铭喆茫然,到底这个是不是正宗的?他四顾望去,发现打着曹婆婆名字的不下三家,还有好几个吕婆婆,王婆婆。

再走了半条街,忽然看见不少人在排队,这个铺子左右楹联上写着:“此婆婆乃真婆婆也,彼婆婆非本婆婆也”。

看来这是真曹婆婆肉饼。李铭喆记下地点,打算找到王正言在一起来吃。

这条街到了一个路口,四面都很热闹,有卖小商品的,有大酒楼,也有一片精致小楼临水而建,传出乐器和歌声。

李铭喆站在桥边,不知道何去何从,人海茫茫,找一个人都这么费劲,何况还要找十二个。

四处望去,天擦黑了,灯光越发亮了起来,灯笼高挑,照着各个店铺的名字。虽然不是元宵花灯,但也璀璨夺目。

他不禁念道:“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身后有人忽然叫到:“好词,好词。这位兄台,做得好词!”

李铭喆赶紧回身,一个锦衣公子站在那里,这个天气,手里还拿一把折扇,眉清目秀,却有那么一点形容不出来的气质。

他赶紧回身行礼,也不知道礼对不对,先行了再说。

“让兄台见笑了,这是小弟一个长辈做的元宵词,一时感概,变吟了出来。”

那人打量了他一下,感觉像个外地人,便道:“小弟姓曹,颇喜诗词。不知可有幸听得全首词否?”

李铭喆也不知道这年轻人什么路数,不过初来乍到,最好是多条朋友多条路,只好在心里像辛弃疾告个罪,念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位边听边欢喜赞叹,又问得诗人名姓,喜滋滋地邀请道:“兄台与我一同去勾栏听曲儿,凭这首词定能得姑娘青目。”

李铭喆本着社会主义青年价值观,忍痛婉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