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咏雪34(1 / 2)

几个儒生哈哈大笑,连那个酸秀才也不再和这个下人较劲。

卢梅坡更是笑道:“这首诗和张打油的咏雪异曲同工,粗鄙粗鄙。”

“天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有人也笑着念出张打油著名的咏雪诗。

李铭喆心想,这不是直男对雪的物理看法吗,和张宗昌的修仙文学不同。

刘过也发出不通俗物的疑问:“盖房子为什么用石灰?驱虫吗?”

李铭喆回答:“一是用来粘接砖石,二是刷墙面。”

不由想到,穿越神器第一位就是水泥啊?水泥怎么造来的?不知道,不过可以回去查查,要是能把做法给造长城的秦始皇,治黄河的宋哲宗,是不是就能改变一个时代?

几位名士赏了梅,做了诗,回到屋中取暖了。李铭喆看见厨房端来小菜,中间就有自己带来的韭菜鸡蛋虾仁饺子。这是他懒得出门点菜随手拿的老妈牌水饺,味道就是窜。

客厅里面铺着刷了桐油的木地板,防虫且耐磨,为了防火,木地板的中央刻着水波纹。屋中燃着无烟炭,厚厚的门帘一遮,充斥着一氧化碳的温暖。

“这个馄炖倒是新鲜,怎么没有汤水?”卢铖问?

刘过答道:“这是小厮在白家铺子买的,估计是新样式吧。”

卢铖一口咬下,韭菜的清新鸡蛋的嫩滑虾仁的鲜美混在一起,让人欲罢不能。

李铭喆身为下人,只能去门房烤火,和其他随从一起侃大山。这里地势颇高,能看到远处的西湖波光粼粼,岸边白雪皑皑。

……

回到家上网,有知乎大神给了穿越必备技巧之水泥的简易制造方法:将石灰石和黏土一起磨成生料。接下来把生料1400度煅烧至部分或全部熔融,称为熟料。最后把熟料和铁粉或铁矿渣同磨就得到水泥了。

听着很简单,估计做起来也不容易,不过古代科学家也有很多,让他们试试吧。

不过李铭喆想想时空管理局海关的严苛,估计不会让自己把技术泄漏的。

先学了,艺不压身。

为了试验,李铭喆第二天下午上完课又顶着北风回家。

先去超市买了个铜的碳火锅。

羊肉唐朝多的是,就是不知道形式一样不一样,买一点给他们尝尝即可。

上脑(颈后肉)、三叉(羊腿上部)、磨档(臀尖肉)、里脊(脊椎两侧)、“腱子(后腿下部)、黄瓜条(后腿内侧)、一头沉(大腿外侧)、羊筋肉(腰窝)

种类复杂,得去东来顺打包,火锅店打包这事估计老板第一次听说,再三和李铭喆说打包后口感样子都不好。

李铭喆只好解释家里老人就爱这口,非要吃,但是又出不来。

老板表示理解和同情。

可不是嘛,李世民过不来啊。

蘑菇就选超市常见的,虽然常听说各种云南菌子的美味,李铭喆只敢在滇菜馆吃,生怕见小人儿甚至见太奶。

老北京铜锅涮肉只需清汤,加葱姜,香菇,大枣,枸杞。越是优质的羊肉,越需要简单到极致的清汤,方能衬出肉质本身的鲜美。清汤的淡,羊肉的鲜,二者不争不抢,和谐统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