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志在四方75(1 / 2)

其实霍源小时候从来没想过自己将来长大了以后会当律师,成为一名律师,很像是一个让人惊喜的意外,但细细想来,又觉得一切似乎都是注定好了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他高考的时候发挥得不算好,原本想去的学校很有可能考不上了,他一个人拿着本《报考指南》啃,比起让父母来帮他做决定,那他宁肯自己先来做这个决定,不过他也明白,这一切看的全不是他的意愿,而是取决于他考多少分。

分数、成绩,这才是重要的。

他一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忽然,指南上的“法律”专业吸引了他的目光。其实他只是无意间看到的,但是就这一眼,帮助他稀里糊涂地就做了决定。

他上网查了法律专业,仔细研究了这个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他在心里琢磨:其实要是能当个律师也不错。

不过那时候他对律师这个职业具体的工作内容并没有什么具象化的了解,他所了解的也不过是网上写的那些官话罢了,也就是做个参考。

听说他要选法律,父母是有些意外的,因为从来没听他说过他对此有什么兴趣,所以才会觉得有些突然。

但因为自家小子一向是个有自己主意的,所以他们也就没过多说什么。

霍源从小就是这样的,很多事父母都会让他放手去做,这也养成了他遇事会独立想办法解决的性格习惯,其实仔细想想,这对他后来的工作也是多有裨益的。

霍源视角&他的独白: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踏上律师这条职业道路,但既然选择了,那就没道理不坚持到底。

直到我真正接触了这个专业甚至这个职业以后我才慢慢发现,原来我们国家的法律还是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正是这种不完善点燃了我的斗志,我向来不是一个会轻易认输的人。

我想做一件事,一件了不起的事。我想用我的力量推动中国法律的发展,让所有合法公民都懂得使用法律这个工具,让中国不再有“法盲”的存在。

我知道这条道路注定艰辛而又漫长,也许穷我一生也仍是看不到尽头,更不要说走到了。可我还是要这么去做。

但我也非常清楚,这件事不可能只靠我一个人,所以从我确立了这个目标以后,我就在寻找那个能和我一同去做这件事的人。

直到我遇见杜晨,我觉得我找到了。

杜晨是我的室友,他平时总是特别懒,不爱自己去买饭、打水和拿快递,但是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而我看过他写的文章,也在模拟法庭上多次看到过他的表现,他不管拿到什么样的案子,好像都总是能很轻松地辩护,原告律师和被告律师他都模拟当过,每一次他的表现都非常好,我总是能看到老师对他投去十分赞许的目光。

他平时最爱泡图书馆,我不明白他都去那儿干些什么,终于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和他一同去了。

我发现他真的很爱钻研法律相关的知识,看得出来他是很热爱法律的,而且也是因为遇见他,才让我不得不相信了这世界上真的存在“天赋异禀”这么一说。因为他就是。

杜晨不仅有天赋,还特别努力,所以我尽管特别佩服他,可从来没有嫉妒过,因为我知道他在背后下了怎么样的苦功,这一切都是他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一点儿都不嫉妒。

不知不觉间,我好像把杜晨当成了自己学习的榜样,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开始跑图书馆,有时候遇到想不明白的法律问题的时候,也会去请教他,我每次都会帮他买饭或者打水,又或者取快递。总之,我不会让他白帮我的忙就是了。

杜晨这小子也挺够意思的,他从来都是敞开了和我探讨的,从来也不会藏着掖着,所以我对他的欣赏又多增添了好几分。

“喂,杜晨,你以后的理想是什么啊?”那时候还流行问“理想”,而我也一直都觉得我是有理想的,与此同时,我也毫不怀疑,杜晨也一定有。

果不其然,他想了一阵儿回答我道:“我想回农村老家,给大家普法,让大家都能知法懂法用法。你呢?”

杜晨一边说,一边又喝了几口啤酒,这会儿正是暑热时节,尽管现在已经晚上八点多了,但站在宿舍外面的阳台上还是挺热的,热气扑面而来,将人锁住。

此刻我和杜晨都穿着背心和大裤衩,我看了他一眼,忽然觉得这样还挺惬意的,和好友在阳台上畅谈理想,谁又能说这不是人生中一大美妙的体验呢?至少我是这样觉得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