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 2)

苏嫣推了他一把说:“少提他的名字,晦不晦气。”

小碗头一个冲到院子里,先驻足跟板栗树打了声招呼:“我回来了。”然后跑到屋子里跟陈玉蓉报告今天的收获。

苏智背着棉花跟苏嫣俩人一前一后进到外屋地,陈玉蓉看到鼓鼓囊囊的棉花眼泪都要下来了。

苏嫣把兜里剩下的三元钱递给陈玉蓉说:“今天买的东西有些多,置办了些御寒的家当,下回就能多省些回来给你留作医药费。”

苏嫣从怀里掏出镇卫生所开的止咳糖浆说:“这个对哮喘好,大夫说喝了这个半个小时后再喝水。”

陈玉蓉说:“我记得了,一定会按时喝,早点把拖累人的病治好,以后跟你们一起干活。”

苏嫣抱抱她说:“妈,你别着急,我们仨已经够用了。你就照料家,有你在家我们放心。对了,你看我们还买了这么多棉布。咱们小心点,先用做棉袄和棉被的里衬,外面旧一点没关系,反正不直接接触皮肤。里子舒服就行。”

陈玉蓉之前还想着帮别人下地干活的人家带带孩子,一天三角钱。对方家里全是劳动力,专门留人在家里带孩子不划算。正在暗地里打听这个事。

陈玉蓉听苏嫣这样说,先把这个事放一放。

小碗说:“我今天还看到的确良了,好多颜色,真漂亮。听说这种面料颜色鲜艳穿不坏,多好啊。”

苏智不赞成地说:“咱姐说了,的确良不如棉布好,你就消停的用棉布吧。”

小碗嘟囔着说:“咱姐是怕别人穿的确良,咱们心里有落差。我才不是攀比的人,我就是说这么一回事。”

苏智看出她的小心思:“你不惦记还提什么的确良。”

苏嫣不管他们吵嘴的事,她还惦记“上面”的稻米呢。

陈玉蓉脾气很好的劝着他们,最后一个气呼呼地去灶台前面烧火,一个去后屋劈柴。

苏嫣从“上面”回来,路过外屋地。

小碗蹲在灶坑后面,看到灶台上有茄子,便问陈玉蓉:“妈,你哪来的茄子啊?”

苏嫣把茄子拿到手里,第一次见到北方的茄子。

苏嫣听原来的保姆阿姨说过,南方的茄子都是紫色细长型。茄子的蒂是紫色的就是本地的好茄子,若是青色则不然。

而北方的茄子是圆滚滚的青茄子。用来和土豆烀了吃,拌上大酱很香。或者有些跟柿子椒一起生吃,蘸着大酱也是清爽甘甜。

苏嫣把青茄子拿在手里,有她两个拳头大呢。

陈玉蓉说:“隔壁村推车用地瓜换茄子,我换了十斤,都放在小智屋里头了。”

北沙镇这边地旱,连带着茄子水分少,能放七八天没问题。

小碗问苏嫣说:“茄子怎么吃,蘸大酱还是拌蒜酱?哎,可惜咱们家没有鸡蛋,要是有鸡蛋炸成带鸡蛋花的鸡蛋酱该多美啊。”

她光是想,口水就要流下来了。要是真有鸡蛋酱,她能吃俩碗高粱米。

苏嫣不想吃的满嘴大蒜味儿,可眼瞅着换季,人容易生病,吃点大蒜有好处。她便说:“少放点大蒜,做蒜酱吧。”

陈玉蓉在屋里也说:“对,做蒜酱,小满得多吃点大蒜。过阵子天就该凉了,你得多吃点。”

小碗捂着嘴笑说:“姐,你听见没有,咱妈让你多吃点大蒜呢。”

苏嫣脸皱在一起,可怜巴巴地往屋里探头说:“我能不能少吃点大蒜?”

陈玉蓉铁面无私地说:“你们仨就你最娇气,你不光不能少吃,还得多吃。”

陈玉蓉在炕上翻新棉袄,跟苏嫣说:“你把小燕妈还有小燕喊咱们家一起来吃茄子。吃完茄子,请她帮忙把咱们棉花打了。”

苏嫣还给她们带了两米棉布,正好抱出去给她们。

到了小燕家,她们娘俩正准备烧火。

赵翠兰见苏嫣抱着棉布过来,知道是粮种的回报,她不知道苏嫣种没种活,就说:“等着有了收成再给我也不迟。再说,买棉布的钱都够买几斤陈米的了。”

苏嫣没好跟她说这就是卖稻米赚的钱,她只不过喝水不忘挖井人。只说:“我妈还说想你帮着打棉花。”

小燕从下屋抱来一大包芦花说:“我听小碗姐说想要芦花,这些是在大坝那边捡的,你们要吗?”

苏嫣说:“要得要得,走,先到我家里吃饭去。”

赵翠兰和小燕最近没少在苏嫣家吃饭,她们到了苏嫣家,赵翠兰先帮着剥大蒜做蒜茄子,小燕则把大袋子装的芦花打开,跟苏嫣一起把芦花摊在炕上,用灶坑的热乎气烘烘。

“明天碾谷场上登记换豆角的人家,你们家要不要换?”赵翠兰吃饭快,先吃完就靠在窗台边看他们吃饭。

陈玉蓉笑着说:“我现在不当家了,小满说的算。”

苏嫣端着碗,吃完最后一口蒜茄子,里面的蒜泥切得很细,用酱油拌过辣味没那么重。她想了想说:“换,我们家也不能老吃地瓜。换点豆角回来晒着,冬天好吃。”

她记不得去年冬天这家里是怎么过的,单是看单薄的棉被和空空荡荡的屋子就知道不好受。

她不是个让自己吃苦的主儿,可以置办些不打眼的过冬的东西。

陈玉蓉过日子节省,家中要是不吃大锅饭,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习惯了。现在有地方挣点外快,她也乐意让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好一些。

吃完饭,赵翠兰带着他们打棉花、挑芦花,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去。

陈玉蓉过意不去,跟她们说好明天再来家里吃饭。

关上门,陈玉蓉在炕上坐着缝棉被,原就加了不少棉花,四外圈还塞了芦花,棉被厚实的不像话。

苏嫣不会针线活,在一边帮着扯被角。倒是小碗能跟陈玉蓉一起缝被子。

他们忙到后半夜,每个人都有了一床厚实的棉被。

苏嫣跟陈玉蓉端来药,吃了药她就去睡了。

现在还用不上厚棉被,小碗就把厚棉被放在枕头边,舍不得放开,手脚抱着睡。

第二天。

前面住着的石婆婆过来传话:“有你们家的电话!”

苏嫣在院子里梳着长发,她侧着头甜甜地跟石婆婆打招呼:“婆婆好呀!”

随后陈玉蓉从屋子里走出来,问:“老婶子怎么是你来传话?”

石婆婆说:“干事们都忙,正好我要下地挖点秋野菜,遇上了就帮个忙。”

陈玉蓉跟石婆婆说了两句话,就到村委会接电话去了。

很快,接完电话的陈玉蓉一脸喜色的回来。

她见到还在院子里磨磨蹭蹭梳头的苏嫣,忍不住高兴地说:“你的事成了,正好有位油田干部也想找对象。是你爸好友的战友的亲戚家的儿子,知根知底,你觉得咋样?”

“...这真是知根知底么?”

苏嫣不喜欢油田的人。听说那边工资虽然高,但是活又脏又累,再说有张怀井在那边。

见她犹豫,陈玉蓉往李海平家看了眼。李海平又跟王干事“开会”去了,保不齐又得胖两斤回来。

陈玉蓉说:“我没替你答应,就用你的话跟你欧伯伯说了,可以先了解一下,不着急确定关系。你欧伯伯说,他也是这个建议。还说你们离得不远,等男方有空,你们见一面。”

只要陈玉蓉心态端正,不催婚不逼婚,苏嫣心里就很轻松。

她与陈玉蓉说:“行啊,反正我才二十,还不着急。”

陈玉蓉摇摇头说:“傻姑娘,咱们村不少二十岁的都出嫁当妈了。不过,妈不想你太早嫁人,咱们不怕别人指指点点,这些年咱们都这样过来了,不能因为怕别人说三道四,就把你稀里糊涂的嫁出去。”

苏嫣内心一阵感动,她还没等说话,就听屋子里小碗喊道:“妈,我也不想太早嫁人,不嫁人都行,我陪你一辈子!”

苏智正在刷牙,嘴巴边一圈白沫子,他说:“我也不娶媳妇。”

陈玉蓉一句话,惹的另外两个孩子说这样的话,陈玉蓉哭笑不得地说:“我怎么生了你们仨,这辈子你们也不能守着妈过一辈子啊。”

苏嫣歪头,看着这几日吃大米饭气色好起来的陈玉蓉,心里有了股莫名的打算...

只是现在不好说这种话,而她妈当了十多年的寡妇,要是改嫁,早就在拉扯他们仨的时候改嫁,哪能等到现在。

苏嫣摇摇头,现在不是胡思乱想的时候,她还有别的事情要做。

今天是礼拜二,跟那位“客户”约好要交易大米。

这些天他们又攒了三百斤的大米,留下五十斤,剩下的苏嫣打算都卖了。

小碗在家里跟陈玉蓉一起翻新棉袄,花芽跟苏智一起往镇上去。

也许是老天爷眷顾秋收的人们,除了半个月前的那场大风沙,这些日子气候还不错。

苏智却说:“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咱们得尽早把吃的喝的都准备好。你没看到村子里不少人工分都不挣了,都在修缮房屋。恐怕过几天要有变数。”

他说的苏嫣知道,书中说过会有一连几天的沙尘暴袭来。

因为他们今年种的高粱收成早,歪打正着成了十里八乡损害最少的村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