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这两个帅哥看起来很眼熟25(1 / 2)

刘国璋和岳飞手脚麻利,很快就把事情办好了。

手尾杂物找个地方一扔,顺着人群也跟着围了过去。

凉亭里,受害者李邦彦坐在中间,狼狈不堪。脸上到处是红肿的包,尤其是嘴巴边上那个最大,说话都不利索。

“前(陷)害!肯定是千(奸)人陷害!快去叫亏(开)哼(封)府,叫军顺(巡)院,我挺(定)要抓住此人,挥(碎)尸万段!”

周围围着五六个人,谄媚逢迎。

“没错,定是有奸人潜入!”

“快去报官!立即搜捕,把奸人抓出来,严惩不贷!”

亭子边上站着几个教授,不冷不热地说道:“这里是太学,有四五千位太学生,还有往来的上千名各州举子,李舍人是要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一一拷问吗?”

李邦彦抬起头,睁开那双肿得只剩一道缝的眼睛,努力看了看,终于看清楚是谁,心里满是怨恨。

可他也知道,真要是叫开封府和军巡院把数千太学生和举子抓起来,那就是捅了天底下最大的马蜂窝。

支支吾吾的不再说报官抓人之事。

刘国璋忍不住问旁边的人:“这李邦彦是谁?”

马上有好为人师的人答道:“李邦彦都不知道啊!他字士美,怀州人,长相丰俊,颇有才学,喜与举子进士交往。许多举子闻其名,宁可绕道怀州,也要拜访他。

崇宁年间,补为太学生,贤名很快誉满东京,大观年间被官家赐进士出身。”

另一人不屑说道。

“少给他粉饰了。此人父亲是个银匠,家里有点资产。此人善钻营,性狡诈。喜结交举子进士,图的是进京路上可携带货物,不受盘剥,不需交税。

他与举子进士合作,贩运各地货品入京,获利颇丰,各得其利。举子进士们得了好处,所以愿帮其扬名,为其举荐。

入京后,他擅事奉宦官,杨戬、梁师成、黄经臣、李彦、谭稹等权宦,无不得其好处,纷纷为他说好话。于是官运亨通,现在已经是中书舍人了。”

原来如此!

“飞哥儿,这是天意啊!”刘国璋轻声说道。

岳飞满脸欣慰,“跟宦官搅到一块的,都不是好人,是奸佞贼子!鹏举此举,是替天行道!”

“事情已了,趁着大家没注意,我们赶紧走了。”

“是的哥哥。”

两人在人群里七晃八晃,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在不远处的走廊里,几位文人在议论纷纷,其中一位文人慷慨激昂道:“李士美在茅厕被土蜂蛰了,是天意还是人怨?咦,德远,你在看谁?”

张浚被他一叫,转过头来,“哦,看到两个身影十分眼熟,不知是哪位熟人。”

“这里天下英才汇聚,皆是我辈,德远自然看着谁都眼熟了。”

其余人都笑了,张浚也忍不住笑了,开口说:“李士美之事,无非是有人挟私报复而已,虽然大快人心,却不光明磊落,让人不齿!”

“正是,正是!天下万事,皆在一个正字上。正则在光大明正,只要纯正不杂,万事皆可告知于人,不必行这苟且营蝇之事!”

“德远弟,德远弟,”突然有人叫着张浚的名字,他转头一看,正是张择端。

“世兄有事找我?”

“正是,还是为得秀山兄的事。我找人把话递了上去,可恨那些人不当回事,依然我行我素,胡乱办案。我担心再过两日,贼人会远遁他乡,到时候再抓人就麻烦了。”

“如此有理有据的推论,军巡院不当回事?”

“当值的军巡使和军巡判官觉得很有道理,偏偏勾管军巡院事的郑闻长,不学无术,自作聪明,不听不说,还在那里乱指使差人,耽误时机。”

“郑闻长?”

“郑枢相族侄,又拜了皇后为孙,便由京中一泼皮无赖,一跃成为勾管军巡院事。”

张浚忿然道:“如此庸人,勾管东京治安,岂能安宁。世兄,你意欲如何?”

“我听闻大理寺右治狱左推丞王官人是世伯贤良公,签书西川节度判官时的故吏,想请贤弟与王官人说项一二,派一员捉事使臣,督办此案,也免得秀山兄冤怨难伸。”

“大理寺右治狱,掌京师百官涉及的案子。秀山先生是翰林院待诏,正在右治狱职权范围内。我愿意去王官人那里说项。”

“好,事不宜迟,趁着还没散衙,一起去。”张择端性子急,拉着张浚就走。

两人转过一座阁馆,看到有人在门口围着看。

“又出什么事了?”

“有揭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