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191(2 / 2)

肖长卿看她的表情就知道这茶合她的心意,不枉他让人花费功夫寻来。

“找我什么事?”

以他对娇娇的了解,她今天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正是因为了解,所以倒也不觉得失望,何况她遇到问题知道来找他帮忙,也算是个好现象。

沈佳音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有自己的想法跟他说了。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教育是国之根本,一般人不能动,也动不了。”

个人想要换个事业发展方向尚且需要多方调查、慎之又慎,何况国之大计?

这是一艘巨轮,不是一条小船,贸然大幅度摆动方向,风险很难预估,搞不好会出大事。

所以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一道指令或者一条政策的问题,其实有些太过想当然了。

“但我们可以吹一股风,徐徐引导之,不是吗?”

肖长卿点头。“确实。你想怎么做?”

“第一步,我想在锦城办两所特殊的学校,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先在小范围内刮起这股风。”

对于她将第一所学校招生对象定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肖长卿丝毫不意外。有限的帮助,当然要给最需要的人。

“特殊是指?”

“一所从小学覆盖到高中的学校,主要目的是教育理念的碰撞,从而引出一股新的风向。”

先撕开一道口子,让风有机会吹进去,然后才有别的可能。

“一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主打对口输出,为特定的行业甚至是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家长们之所以拼了命都要让孩子上大学,归根究底还是出于就业的焦虑。

现有的中专学校大多都是奔着赚钱去的,至于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能不能凭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谋生,他们基本不会考虑。

老师面对这帮“差生”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我的课上完了,工资领到了,你爱学不学。

家长们那么担心孩子上不了高中,只能去读中专,并不是因为中专出来只能干些“低等”工作,而是孩子在这些学校里根本就是混日子,学到的知识极为有限或者很鸡肋,一不注意可能还学会了打架欺凌、乱搞男女关系……

沈佳音想做的,就是提高中专学历的含金量,让孩子们在学校里真真正正地掌握一技之长,并且可以实打实地凭它谋生。

当中专也代表着一条通向未来的路,哪怕只是一条小路,高考也就不再是独木桥。大家虽然也会努力往上挤,想要顺利过河,可倘若过不了,也还有退路,自然就不会那样焦虑恐惧。

当父母的心态放平了,孩子的心情放松了,亲子关系自然而然就会回到正轨上来……

“所以,你希望我办一家或者多家企业,然后成为你们学校输出人才的对口企业?”

“不全是。我可以也自己办,只是我在经商上没有太多经验,还需要跟你多多学习。”

沈佳音主要是想听听他的意见,算是集思广益。

肖长卿摇摇头。“不,娇娇,你的才能不在于经商,也不在于任何一个具体的领域。”

“那我的才能在哪里?”

“你的才能在于你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且敢想他人所不敢想,敢做他人所不敢做。所以,你最适合做那个摇旗呐喊的人。而我,是你最强大的后盾。”

沈佳音望着他深邃的眼睛,心底那片湖水被拨弄得动荡起来,面上却是淡淡一笑,说:“我怎么觉得,你说这么多,重点就是最后一句?”

“被你看穿了。”肖长卿勾起一抹笑,也不辩解,因为他已经在那双明艳动人的眸子里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于学校专业设置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我来这里时间短,又是个小老百姓,很多东西接触不到,一时还真没有特别好的主意。”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小老百姓很多时候都看不到事情的全面貌,只能瞧见一个小小的角。

阶级的差距,归根结底就是眼界、认知的差距,是信息掌握的差距。

“娇娇,你陷入了一个误区。”

沈佳音一愣。“怎么说?”

“除了极个别专业性特别强的专业,大多数大学里设的专业,一样可以作为中专的专业方向。就算有些知识初中还没有学到,那也很简单,将学年延长,在教授专业知识前,用一到两年时间来学习基础知识就可以了。”

沈佳音听得眼前一亮。

“你的意思是说,先学一部分必要的高中知识,然后才开始教授专业知识?”

也就相当于在中专把高中的课程学了,只不过是有针对性地学。

“对,我们也可以设置四个学年。比如机械设计,前一年或者两年用来学习高中物理之类的基础知识,后两年专攻专业内容。”

沈佳音点点头,觉得这个想法简直不要太棒。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都不是本专业的工作,而是用一年半载在职学习,最后不仅能胜任那份工作,甚至干得并不比科班出身的人差……”

“肖长卿,我不得不说,你的脑瓜子也太好使了。”

听他说完,沈佳音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他年纪轻轻就能建立一个商业帝国,不是没有理由的。

当然,他们谈的都是初步想法,回去还得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你也不差。所以,咱们两的孩子,智商一定很高。你觉得生几个比较合适?”

沈佳音直接送他一颗白眼,懒得理会他的疯言疯语,免得他蹬鼻子上脸。

上一世,他就是这么干的。

“对了,我还想建立一个青少年救助中心,帮助对象除了孩子,还有父母。”

有些家庭里,真正需要救助的是父母,而非孩子。

当父母“病了”,在孩子身上下功夫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娇娇,我说过,你想做什么就大胆地去做,我来做你的后盾。无论是金钱还是人才支持,亦或是idea,都没有问题。”

肖长卿也想看看,在这个不一样的时代里,他的娇娇能走多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