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赴约17(2 / 2)

任擎文含笑跟着点头,然后就绷不住了,大笑起来。喻丽华这才知道上当,气得拿起本子敲打起来:“小贼,你敢戏弄我!叫你骗我!叫你骗我!……”

任擎文双臂护着自己,嘴里求饶:“别打了!啊疼,疼,真疼!”

对面的女子也适时地教育自己的男友:“你看人家多懂事,被女友打了也不还手。”

喻丽华耍娇够了才停手,仍是气鼓鼓地命令道:“说实话。”

“这是改自黄梅戏的腔调,描绘的是雨后的山间,仙女游玩踏青的场景。怎么样,我弹得还不错吧?”任擎文自信满满。

“哼!一塌糊涂。你的琴技也该练练了,这么清澈空灵的曲子,一点泛音都不用,弹得毫无灵魂,真是可惜了。”

任擎文暗自得意。你不爱听正好,自己身为一个穿越者,不听曲也就罢了,还总给别人弹曲,成什么样子。

这时对面的女子又笑着插话:“其实这首曲子伴舞也挺好的。姑娘身材这么好,会跳舞吧?”

“学过,跳得不好。”喻丽华有点遗憾的语气,倒不似谦虚。

“气质好,随便一跳都赏心悦目。”任擎文认真说着,忽然脑海里灵感闪现,拿起屁股下本子,问道:“你带笔了吗?”

喻丽华递过来一支笔,任擎文在纸上写了几个字:舞蹈——音乐——电视。

“什么意思?”喻丽华好奇心大起。

“有点想法,又不太清晰,我再想想。”

两人又歇息了一会,任擎文还要继续抚琴,喻丽华拦住他,起身伸伸懒腰,见到天色放晴,说:“留着下次。走吧,本姑娘也想去游玩踏青了。”

喻丽华沿着湖边信步。黑衣男子过来把任擎文的琴包背过去,跟在后面。对这个善意的举动,任擎文微笑一下,又跟上喻丽华,撑开伞一起缓缓走着。走了几步,想起了那句“从此烟雨落京城,一人撑伞两人行”,恍然间觉得这样的日子似是做梦一般,脸上浮起几分惆怅,以及欣然。

“在想什么?”看他表情复杂,喻丽华轻轻问道。

“没什么。”

喻丽华驻足,望他一眼,很正式地问道:“有什么想问的吗?”

“没有。你呢?”

喻丽华含笑着轻轻摇头,又继续前行,伴着恬静轻缓的步调,脑海里飘过几个念头。他应该问问的,难道不疑惑么?自己如何找到他的,自己的家世背景,以及过往经历,哪怕问问自己的学校呢,可他就是没有。当然,喻丽华倒不会因此不悦。相反,她很享受这状态,颇有点君子之交淡若水的意味。反过来,诚然任擎文身上也有诸多谜团,比如他会弹琴、他的发型、他吃过火龙果之类的,虽谈不上多么离奇怪诞,但多少是有些异于常人的。对此,她也不会缠着对方刨根问底。

不过,主动倾诉一二还是无妨的。

“我家之前一直在燕京,前年才搬来赵都……这赵都市只是规模小点,倒也与燕京没什么不同……真要说,也是有不同的,银杏、胡同、地铁、大使馆在这里是没有的……听我的同学说,高中的节奏也差别好大……历史底蕴这点倒是相似的……”

喻丽华有一搭没一搭地讲述着,任擎文认真听着,始终默不作声,只是偶尔给个微笑,或是认可地轻轻点头。

“怎么不说话?”片刻后,喻丽华问道。实则她心里也是有答案的,这男孩虽然神奇,但对首都的生活大抵是没有体会的,只怕就连眼前这城市都了解不多吧。

话已至此,任擎文也就不再沉默,陪她聊了起来。

于是,喻丽华发觉自己又失算了,这任擎文对燕京显然是有过接触的。固然有些细节上的谬误,但他铁定是熟悉的。比如,他会将地坛和钓鱼台的银杏作比较,也能说出烟袋斜街等几个胡同,以及里面的名人故居,还把自己读过的学校戏称为五道口职业技校附中,虽然不觉得这戏称有多么好笑,但却也勉强能说通。

“你这嘴太损了,最高学府你也贬低。”

“呵呵,心向往之,又考不上,调侃一下而已。”

喻丽华走得累了,就在一处长椅坐下来。随身的黑衣男也上前把琴包接过来,对着任擎文随意问道:“你去过燕京?”这语气里有好奇,却也有几分怀疑的味道。

“没有。我邻居在首都读的大学,偶尔会讲一些那边的趣事。哦对,今天我就是跟他一起来的,这时间也差不多,我得去跟他汇合了。”

……

看着任擎文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手里的字条——陈青云家的电话号码,喻丽华怔怔出神。

“丽华,他没说实话,要不要查一下?”男子问道。

“不用了,做个普通朋友而已,又不是要怎样。”

……

回去的车上,陈青云指着任擎文手里的火龙果,“这是什么水果?”

任擎文警惕起来:“别打这主意,这给我大姐的,没你的份。”

“问一下而已,看把你吓的。对了,你的第二个创意是什么?”

“陈哥,你这是要讨好那个郭燕吗?”

“讨好?任擎文,你什么意思?”

“当我看不出来么?你今天是来相亲的吧,一见到郭燕眼睛都直了。这郭燕知性精干,又大方豁达,确实不错。”

陈青云惊讶地瞪着他,表情复杂,良久才赞叹一句:“敏锐。像秦阿姨。”

“谢谢夸奖。”任擎文笑起来。

“你先别美,快说说第二个节目创意。”

“其实我也没想成熟,先不说了。不过陈哥,我倒是可以先送你一首厂歌,保证叫你满意,就是有个条件。”

“说来听听。”

“我要一间舞蹈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