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平荆州与治荆州133(2 / 2)

联姻是古代官家与大族之间利益平衡的重要手段,不过刘明现在比较尴尬,自己才三十几岁,没有女儿可嫁,两个儿子,一个被自己杀了,一个被袁术和孙坚偷了。

要联姻只能一个途径,那就是选一些世家直系女子纳入宫中,但是现在宫中的女人实在是太多了。

那些都是汉帝刘宏留下来的遗产,到现在刘明都没有和她们见过几次面,他的主要精力都被淑妃冯方女给占据了,倒也不是没有精力再分润其他嫔妃。

主要是那些女人本来就不是自己的,虽说她们也可以看作是自己战胜刘宏甚至战胜整个汉室皇权的战利品,但是战利品太过丰富,自己根本忙不过来。

一天一个不重样,一年下来都不能临幸一轮,况且自己的身体虽然强悍,但是夜夜而伐也受不了啊,铁杵还能磨成针呢。

所以现在刘明对那些遗产是冷处理,先晾在那里,再加上他也实在是太忙,这江山四处漏风,到处都需要他去补救,也没心情和时间去搞那些后宫之欢。

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

正在这时,前方发来战报,孙坚率兵在樊城稍作抵抗后就渡过汉水逃往襄阳去了,高顺他们没有战船,只能守在樊城等待皇帝的指示。

孙坚从宛城逃走后最先落脚新野,刘明派出高顺、许禇、周仓、李严追击。

孙坚闻风而逃,连一丝抵抗都没有,直接逃往樊城,高顺衔尾而至。

看来攻打樊城没费什么大力气,孙坚看坚守无望,便弃城而逃了。

孙坚现在已经元气大伤,不过襄阳也是一座大城,而且有汉水相隔,朝廷的兵马想要一股作气拿下来还需得费一番周折。

刚刚想到这里,又一个探报送来一封情报,袁术已经率两万援军从寿春出发,正往襄阳而去。

“难道为了平定荆、扬两州还要建水军?”刘明有点挠头,“太耗费时间了,朕等不了,天下苍生也等不起。”

…………

正在这时,蒯良与戏志才一起走了进来。

“陛下,事情已经查清楚了。”戏志才说道。

“嗯,慢慢道来。”刘明说道。

“杜祺与桓阶之前确实有过来往,但没有其背叛朝廷的任何证据,事实上,桓家也属于南阳大族,官府或者民间不少人与其有来往,也属正常交往。”

蒯良介绍道,“再说秦宜禄,他其实已经知晓杜祺是清白的,但是看上了杜祺的妹妹,想要将其纳为妻室,这才借口故意刁难,甚至强抢杜氏。”

“秦宜禄斩首示众,以儆效优。”刘明淡淡地道,“桓家那边的具体情况讲讲。”

“桓阶是死心塌地跟定孙坚了。”蒯良道,“实不相瞒,臣之所以刚开始为孙坚做事,就是受了桓阶的蛊惑,荆州多数世家都是由桓阶去劝说的。

“桓阶的弟弟桓彝就在狱中,臣昨日去劝说其改邪归正,结果桓彝反劝臣背叛陛下,作孙坚的内应,着实顽固不化。”

刘明冷笑一声道:“既然顽固不化,那就切开晾着,将桓家满门抄斩,所有家财充公,其土地用作安置流民。也让荆州世家看看,与朕作对的下场。”

蒯良听得浑身打了一个寒战,幸亏他聪明及时转变风向站在了陛下这边,否则蒯家绝不会有好下场。

接着刘明又把兴商令的事与蒯良交待了一番,让他立刻去办,蒯良这才松了一口气,感觉脑袋上的压力似乎减了不少。

他面临的不仅仅是他们蒯家自己这个家族,而且还要做其他世家的工作,如果不能让他们看到甜头,他这个父母官也难做啊。

临走之时,蒯良突然想到一事,道:“陛下,杜祺说陛下领军在外,辛劳万分,身边无人伺候,军汉们粗手粗脚肯定不能仔细,因而……因而想让他妹妹杜氏来伺候陛下,不知……”

刘明与黄琬对视一眼,知道联姻其实也是世家们在将自己的资源最大化。

杜家派女子伺候皇帝,无非就是想借此让家族飞黄腾达而已。

对此,正如刚才他们君臣二人所言一般。

黄琬也立刻会意,蒯良这头猪还作出征求陛下意见的姿态,这事让陛下怎么表态?便立刻进言道:“请陛下收下杜家美意,如此一来,也能让荆州世家大族看到陛下并非一味打压世家,只要他们奉公守法,陛下不吝垂恩。”

蒯良也反应过来,“还请陛下纳了杜氏,如此臣也可以去坊间传扬陛下善待南阳百姓的恩德,杜家与桓家,一个受庞,一个被诛,各大世家自然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取舍。”

刘明看向戏志才。

“陛下一向从善如流,此乃良言善策。”戏志才道,“臣适才在调查之时,与杜氏交谈过,此女不但姿色出众,而且谈吐不俗,有福寿之相。”

“这种小事你们就看着安排吧。”刘明摆了摆手道,“如今有一军情,正需要我等商议商议。黄爱卿将刚刚收到的军情战报与众卿说说。”

当下黄琬就将孙坚败退襄阳、袁术起兵支援的最新情况通报了一下。

“要渡汉水,朝廷目前没有战船,临时扎一些木筏、再征集一些渔船倒是可以解决渡河问题。”黄琬接着说出了当下的难题,“但前提是孙坚不派战船干扰,其实上朝廷大军将来要进军江东,也还是离不开战船,那时长江之上可无法靠普通木筏横渡作战。”

————PS:二月二龙抬头,祝愿各位大佬抬头见喜,万事如意!

本章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