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董卓抗旨(求订阅)46(2 / 2)

……

在上朝之前,刘明和蹇硕收到了王越带回来的消息,在去河间的路上,确实出现过大批黑山贼匪,有明显的打斗痕迹,满地尸体有张杨率领的西园军,也有黑山贼人,但是不见了张杨和董太后,就连董太后的随从也一个都没有看到。

看来那名逃回来的士卒所言不虚,张杨确实是被黑山贼虏走了,至于董太后……

当时那名士卒说太后与随从全部被害,如果所言不虚,倒是少了后顾之忧。

对于朝堂之事,如今刘明已经轻车熟路。

当堂下旨,重新起用皇甫嵩,封为左将军,前往雍凉平定羌乱。

升刘虞为幽州牧,统领幽州军政事务,平定张纯、张举以及乌恒之乱。

重新起用蔡邕,官复原职,仍任议郎。

重新起用王允,任侍御史。

关于皇甫嵩、蔡邕、王允等人,都将之前罢官的责任推给了赵忠、张让两人,说他俩进献谄言,陷害忠良,如今贼人伏法,冤屈昭雪,重新起用。

反正是把皇帝以及蹇硕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相信几个接到圣旨肯定很快就会赴任。

众臣一看陛下安排有序,忠臣冤屈得以昭雪,动乱也派能臣平定,感觉这朝政似乎就要变成一副朗朗乾坤了。

但是很快,当刘明宣布安排蹇硕的几名亲信时,众臣的脸色又绿了。

特别是刘明当众宣布把赵忠的府邸赐给蹇硕时,朝臣们瞬间觉得抬头的一片天,还是那肮脏的一片天。心中对蹇硕更是恨之入骨。

朝堂众人敢怒不敢言,最后都把目光集中在了袁隗身上,因为他是朝堂诸臣魁首。

只是袁隗双目微闭,一言不发。

袁家自己屁股底下的屎还没有擦干净呢,所以现在不想再多惹事端。

干脆对众人的视线置之不理,当作没看见。

正在这时,董卓的表奏送到了,刘明打开来看了一眼,便皱起眉头——

“董太后的密诏?”刘明将信将疑,示意蹇硕上前,让潘隐将表交他。

蹇硕看完也是一脸凝重。

对于董卓抗旨不遵,刘明是有心里准备的,因为在前世搜集资料时,他知道董卓在历史上有多次抗旨经历——

灵帝病重后,担心平羌之后的董卓实力过于强大,就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军队全部转交给皇甫嵩。

结果董卓虽然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军队,反倒上书想带着军队一起前往并州。

在灵帝下诏责备之后,董卓不得不交出部分军权,但也带了足有五千人往并州出发,这其实已经严重违反官制,即便是这样,董卓走到河东郡就不走了,观察雒阳的局势。

此时的董卓已经心怀反意,想要趁机捞取政治资本。

灵帝驾崩后,何进与十常侍斗法,招各方诸侯进京诛除阉竖,为何董卓第一个进京?

不是他从凉州出发行军最快,而是因为当时他的兵马距离雒阳城最近,他一直在河东观望等待,终于第一个入京控制了局面,造成东汉末年的乱世。

有了前世的这些印象,这一世,刘明对董卓抗旨不遵,不去黑山剿匪,而是继续往雒阳而来,是有心里准备的,这也是他让袁绍、袁术前往弘农阻截的主要原因。

让刘明感到意外的是,董卓在表奏中竟然说是奉了董太后的密诏!

这就不得不让他疑惑和重视起来了,董太后是什么时候发的密诏?诏中有没有透露替身问题?这些都是刘明最为关心的,也是旁边的蹇硕担心的。

本章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