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做掉皇子刘辩44(2 / 2)

“解决?”蹇硕诧异道,“他一个十二岁的稚童,自生自灭即可,本将军哪有工夫去管他。”

“爱卿不可大意啊。”刘明故意道,“他本身自然是没有威胁,但是这天下有心人多的是,如果他被袁家、杨家等世家握在手中,或者落入董卓之手,将来若是打着皇子甚至太子的旗号来反我们,岂不是被动?”

“啊?会吗?不会吧!”蹇硕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切皆有可能。”刘明痛心疾首地道,“董太后下落不明,若是刘辩再被别人利用,朕与爱卿哪还有什么安稳日子?”

“我……既然你想到了,为何不派人去结果了刘辩?”蹇硕自然不愿意承担责任,反问道。

“朕派人?”刘明无奈苦笑道,“爱卿看看,朕能派得动谁?如此重大之事,朕又能交给谁去做?这些都需要爱卿去办啊!”

蹇硕眨了眨眼睛,觉得这个替身言之有理。

确实如此,虽然对方有些急智,但却没有势力,潘隐、张辽、冯芳、王越等人都是得力之辈,但都是本将军的人,他自然是不好指派。

可是如果事事都让自己操劳……那自己这个权臣当得还有何意义?

放着荣华富贵不去享受,为维护这大汉朝的天下熬心费力,本将军不是有病吧!那样还不如跟着真皇帝轻松呢,图啥?!

“嘿嘿嘿嘿……”蹇硕笑道,“你我之间本是一体,何必分得如此清楚?那些琐碎之事,你直接吩咐他们去干就是,本将军的人便是你的人。”

刘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逐渐掌握在用兵、用人上的主动权。

现在虽然凭着他的经营渗透,对冯芳、张辽、王越这些人,只要他发布命令,对方肯定会听从执行,但是容易引起蹇硕的反弹。

现如今相当于蹇硕直接授权给他调动之权,他使用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唉,事到如今,只能这样了。原本以为当皇帝的替身是个享福之事,没想到还要操持这么多烦心事。”

刘明露出无奈之色,道,“爱卿也不能撒手不管啊,大事之上还需多多牵头,这样日后加官晋爵也好有足够的理由,现在的光勋对爱卿来说实在是太小了,朕觉得等局势稳定后至少要晋公爵,然后慢慢找机会建功立业,还要封王爵,这样才能庇护子孙后代。”

蹇硕眼睛一亮,来了兴趣,有权势,还要有地位,否则位卑权重也不是什么好事,再说自己虽然没有亲儿子,但是侄子、干儿子倒是有不少,得为他们留下点基业。

“眼下有何立功机会?”蹇硕问道。

刘明拿出几封奏牍,摆在蹇硕面前,道:“北境张纯张举叛乱还未平定,西边羌乱仍然猖狂,东边青徐黄巾死灰复燃。将军颇通武略,若能平定一处叛乱,手中又握有重兵,有功又有势,晋升公爵,谁也反对不了。”

蹇硕点了点头,手摸下巴想了想道:“张纯、张举勾结乌桓,势力不小,不好平定;羌乱由来已久,朝廷重兵围剿收效甚微,只有黄巾之乱皆是乌合之众,相对容易,等丁原来京之后,本将军就率部东进平乱。”

刘明心中暗喜,如果蹇硕离开京城,这朝中就彻底由自己说了算了。

不过最好是蹇硕能亲手干掉灵帝,若是他不愿意走出这一步,那就只能自己亲自动手了。

灵帝一死,那么蹇硕也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蹇硕想得很简单,他想和刘明共治天下,轻松享受荣华富贵,但是,这显然不是刘明的想法。

知道自己替身身份的人,必须统统解决掉。

“有丁原相助,对付那些乌合黄巾,爱卿定然可以马到成功。”刘明笑着表示赞许,“不过丁原暂时还不能马上前往平叛,还需要观察一下董卓的动向。”

蹇硕点点头,深以为然,“嘿嘿,还是你想得周到。”

“不过西部平羌和北部平乱也不能放任不管,需得派出得力之人,否则天下不宁,你我这富贵也享受得不安心。”

刘明继续道,“皇甫嵩颇有统兵经验,朕建议封他为左将军,前往平羌;刘虞在北地颇有威望,建议封他为幽州牧,平定幽州之乱,不知爱卿以为如何?”

蹇硕想了想,觉得似乎也没啥问题,道:“人选倒是没问题,不过凭白封他们这么大的官,可不能白给,他们要向宫中捐钱,否则我们靠什么享乐?”

“那是自然,规矩不能坏。”刘明笑道,“不过事出紧急,可以允许他们在平叛之后再捐。”

“那就你来拟旨吧。”蹇硕道,“你虽是替身,但是现在不比以前,也需要在群臣中慢慢树立威信,如此方为长久之道。”

“爱卿言之有理。”刘明笑道,说着又拿出几封奏牍,放到蹇硕面前,道,“安喜县尉刘备,因不满裁汰,鞭打督邮之后逃到代州刘恢之处,朕在梳理奏牍时,见其平叛黄巾时颇有功劳,而且也是中山靖王之后,朕想免除其罪,调入宫中使用,壮大你我实力,爱卿看是否合适?”

本章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