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如履薄冰(1 / 2)

我想了想说道:“督师,大明朝国库可充盈?如若空虚,可有充盈之法?若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虚弱的朝廷怎么还能继续下去?”

袁督师并没有回答,相当于也给出了答案。烟雾缭绕,升腾而上。

此时的乾清宫里,信王刚刚被召见。朱由检是在外出访的时候,被锦衣卫截回来的,理由是皇上病重,甚是想念。

魏忠贤并不想接回信王,无奈皇帝天天催,日日盼,只能照做。另外,如果皇帝驾崩,自己能不能把握这个朝堂,实属难测。也不怪他没有提前准备,皇帝即位仅仅八年而已,才二十几岁的样子。

皇帝的变色乌青,没有半点血色。信王朱由检搬了张椅子坐在床头,而魏忠贤守在床尾。而张皇后坐在远处的椅子上,看着这一切。

皇帝虚弱的张口,对着信王说道:“你当为尧舜。”

信王赶忙跪倒在地,说道:“微臣万死,不敢当。”

皇帝任由他跪着,继续说道:“看到你,我感觉比之前舒服了一点。你应当信任魏忠贤,只有他能够帮你分忧。”

信王心里明白,此时此刻,皇帝在留遗言了。但他心里非常清楚,就算自己已经掌握了魏忠贤一党的所有成员名单,在登上大宝之前,不但什么都做不了,还有杀身之祸。阉党早已经权倾朝野,甚至于掌握了军中势力。想到这里,他哭诉道:“皇兄务必保重身体,不要胡思乱想,微臣现在告退。”皇帝手指动了动,算是准了。

魏忠贤冷冷的看着场上的局势,脑子在飞快的旋转。他送信王至大门口,沉重的说道:“信王务必要答应皇上。”

信王口气非常温和,回答道:“我从未想过要登皇位,你还是回去伺候皇上吧。魏大人伺候皇兄,微臣感激不尽。”

信王如此温和的态度,让魏忠贤有点摸不着头脑。按理说自己不过是个太监,信王是皇帝亲弟弟,压根不需要用这种口气对话的。身边的太监提醒道:“厂公,咬人的狗是不会乱叫的!”

魏忠贤心里咯噔一下,有道理。此时此刻,是十分凶险的。如果处理不好,多年的经营怕是要毁于一旦。最有把握的方式当然是自己跳出来,登上皇位。但这样一来,自己也会招致天下人的讨伐。三国时期的曹操、司马懿等聪明绝顶之人,尚不敢走这步棋,何况这个太监呢。

魏忠贤说道:“来人,叫张皇后到西厢房说话。”

魏忠贤有个侄儿叫魏良卿,魏良卿的孩子刚刚满月,大家给出另外一个方案。让张皇后假称有孕,待足日之后,让这个孩子继承大统。张皇后进到书房,说道:“公公有什么事情要商议?”

跟着进来的魏抚民将方案说了一遍,只听张皇后义正言辞的拒绝道:“公公这是要谋朝篡位吗?本宫绝对不可能与你们沆瀣一气。”

魏忠贤转过身,脸上带着一四的邪恶。说道:“我魏某人可以保你一世荣华富贵,有何不可?难道信王即位,就对你有利吗?”

张皇后继续说道:“江山社稷,岂是用个人私利来衡量的?”说罢,径直的走出了西厢房。

她走到乾清宫的门口,突然想起什么,跟身边的丫鬟低头耳语几句,并交给了她一只玉镯。那丫鬟拿了玉镯飞快的跑走了。

朱由检并没有搬离皇宫,按照规制,封了信王,是要去属地居住的。但皇帝只有这一个兄弟,也就没有执行。宫女绕道到信王的住处,已经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将信物给了朱由检,并吩咐他今夜务必注意安全。

信王朱由检知道此时此刻真的到了生死攸关的档口,也不敢大意,自己干脆坐在书房,不准备休息了。

午夜时分,听的外面有动静,信王走到门口,问道:“谁在外面?”

门外之人说道:“信王,奴才守夜经过书房,见灯亮着,所以过来看看。”

信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云游四方,分不清楚宫里人的相貌和声音,不知道该如何。

此时听到整齐划一的卫兵脚步声,他立刻开了门,大声说道:“大胆奴才,本王正在休息。何故惊扰本王?”

卫兵队走近,问道:“信王,需要臣等处置吗?”

那下人吓得跪倒在地,忙磕头认错,期望信王饶恕自己。信王见他手里握着一把长剑,说道:“把长剑给我,你下去吧。念你初犯,下次定不轻饶。”

卫兵队见没有大事,也就一起离开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