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落幕31(1 / 2)

偌大的皇宫里,皇极殿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关于袁崇焕的处置方案,文官与武将分歧很大,从他被下狱的那一刻起,到夜里还未给出最终的方案。南门的后金大营里,皇太极面色自若,但内心里惶恐不已:“本就是千里奔袭,只有沿途掠夺的战利品作为给养,数量实在是有限。如此对峙下去,非明智之举。虽然皇城内的探子已经回报袁崇焕下狱的消息,但始终是差了那么一脚。”

他将刚刚写好的纸条交给你随从,随从从竹笼里取出来一只信鸽。那随从小心翼翼的将纸条塞到信鸽的腿上那只细小的竹筒中,快步走到账外,扔向了天空中。那只信鸽飞出了后金大营,掠过精神抖擞的骑兵部队。关宁军的歪七扭八队形在信鸽的眼睛反射出来,而城墙上的士兵密歇关注着城墙下关宁军的动态。信鸽一直飞,飞到猫耳朵胡同,落在朱老三的院子里。

吴老大熟练地抓住信鸽,从竹筒里取出来信。只见上面写着:“即可行动。”吴老大从怀里取出来早已准备好的信号,向着天空射了出去。那信号在京城的上空炸开了,吸引了很多双眼睛的关注。吴老大喊道:“老三,听说皇上抓住了叛变的袁崇焕,快去皇城门口看看去呀!”说完这句话,朱老三跟着他涌到了大街上。

大街上的人已经聚集了很多,有人喊道:“杀了袁崇焕,贼兵走一半;杀了袁从焕,赋税少一半!”百姓们越聚越多,喊声越来越响。汹涌的人群朝着皇城的门口移动,伴随着激愤的口号。

一名士兵急匆匆的跑进皇极殿,面色慌张,说道:“皇上,百姓们激愤不已,要求杀了袁崇焕,以正国法。”

众文官哗啦啦的全部跪倒在地,几乎异口同声的喊道:“请皇上下旨,以平民怨!”

为数不多的几名武将见此情形,全都哑口无言,等待着皇上开口。崇祯皇帝用力的拍了一下龙椅,大声说道:“钱家裕,朕命你主理袁崇焕一案,从严从快处理,以消民怨。满桂听旨……”

满桂虽然历来跟袁崇焕不和,但见他落得此下场,心多有不忍。正在愣神之际,听得皇上召唤,忙回答道:“微臣截在。”

崇祯宣布道:“朕命你为辽东督师,即刻起出任关宁军主帅。令你现在就去南城,抚慰将士,以抗敌军。”

这时皇极殿门口的一名太监听得此言,急忙转身至宫殿的一角,对着正在当班的小太监说道:“速去传信,事已成。”那小太监急匆匆的奔向后花园的角落里,此时此刻的所有焦点都在大殿里,整个皇城连个人影都没有。他从假山的后面取出来一只信鸽,将写好的纸条塞了进去。

小太监看了看天空,说道:“小鸽子,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都在此一举了。”

那只信鸽从后花园里飞向了天空,径直的朝着后金的大营飞去。而此时的西门下,一人将一锭金子塞给了当差的官人,说道:“还是出城去提战马的,都是为了皇上,还请行个方便。”

祖大寿扮成了普通士兵的模样,等着西城门打开了一个缝隙,被硬塞出了城外。他趁着夜色,气喘吁吁的绕向南门的关宁军。而皇太极看完纸条,拍案叫好:“除此心腹大患,可喜可贺!传令退兵。

多尔衮站出来,禀报道:“我愿意为大军撤退断后……”

皇太极非常开心,说道:“好,真勇士!等回到盛京,一并封赏。”

吴襄见天色已晚,还没有任何消息从京城传出来,无比的焦躁,说道:“孩子,你领一只队伍先回山海关吧。如果后金部队敢从山海关撤退,你可以以逸待劳,建不世之功。”

辛泽西摇了摇头,说道:“我吴三桂怎么能做这种小人呢?督师和祖将军尚没有消息,怎么敢临阵退缩呢!”

正当两人讨论之时,一个身影踉踉跄跄的被士兵搀扶着走了过来。来人正是逃出来的祖大寿,只见他脸色蜡黄,嘴唇干瘪,满脸的灰尘,招手了巨大的摧残。吴襄忙起身扶住他,关心的问道:“将军,这袁督师怎么没有回来?”

祖大寿推开了扶他的士兵,用胳膊搭住了他们爷俩,说道:“袁督师已经下了大狱,估计凶多吉少!”

辛泽西说道:“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吴襄说道:“为今之计就是即可撤退,我担心皇上会派人接管关宁军,新人干的第一件事情不就是就要杀了我们几个立威,然后再抚恤将士们,自古都是这种套路。”

辛泽西想了想说道:“你们两个带着嫡系部队直接撤往关外,随机攻打后金撤退的部队,可以佯装追击敌军。记住,只可咬对方的小股部队,千万不可贪功心切。”

祖大寿思索片刻,问道:“你小子怎么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