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正阳门下29(1 / 2)

正阳门下的猫耳朵胡同最近十分的热闹,京城外的很多亲戚都投奔而来,胡同东首的朱老汉家也不例外。说起来朱老汉可是与天子同姓氏,只是八竿子打不着而已。朱老汉老两口、儿媳儿、一个孙女,四口之人虽说日子过得紧巴,但是还能过活。老汉的儿子曾经在宁远城当兵,在人人欢呼雀跃边军取得“宁远大捷”的时候,老汉却收到儿子的死讯。

那个时候京城里的人奔走相告边军的英勇,袁督师的英明。朱老汉默默的吐了一口吐沫,骂道:“狗日的,还我儿子!”兵部衙门送来的抚恤金少得可怜,只有区区五两银子。按照朝廷的法度,战死沙场抚恤金应该是五十两。朱老汉听那送抚恤金的士兵解释道:“朝廷没有钱,只能有这么多。别管多少,先拿着再说嘛,总比一点没有的强。对于朱兄弟战死沙场,我们自会担当起照顾你们责任。兵部衙门自然不会忘了你们,等到世道太平了,会有抚恤金补给你的。”

虽然朱老汉不知道真和假,但也痛哭流涕的说道:“好孩子们,我身子骨还算硬朗,不需要你们的照顾。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们守好边防,让我们过上太平日子就够了。”

朱老汉从那个时候才开始意识到原来朝廷也是会没钱的,只是他不知道,拨出来的抚恤金有五十两。只是这五十两到了他的手里只剩下了五两,最后一道克扣的士兵仿佛对着朱老汉的儿子一样说道:“这克扣死人的钱实在是断子绝孙的事情,但兄弟我真的要养家户口,你也是为了咱大明军的最后一丝尊严,发光发热了。”

老汉家里的惟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养马,按照朝廷的规定:江北五户家庭要供养一匹母马,算是为朝廷储备的战马。有哪一户认领养殖的,可以每个月去衙门领取白米和银两,算是一种补偿。朝廷每年会派人接走母马生下的马驹,充实到军中。只是这种普通农户养育的战马,战斗力比较一般,实在比不上蒙古和西藏的战马。朱老汉借着便利,自己又多养了两匹马,虽然辛苦,但收入还是很可观的。现在的行情下,一批马的市价已经到了30两白银,绝对是一笔巨大的收入,要知道七品的县令一年的俸禄也不过70两白银的样子。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朱老汉已经起了床,披着衣服推门出来。他先走到后院的马槽旁,给马续上早就储存好的草料。这两匹马卖出去,未来一年的生活算是有保障了想到这里,他蹲在马槽旁的地上,点燃了一袋旱烟,对着那两匹马说道:“吃吧,多吃点。能评上上等马,多卖10两银子呢。这要是被辽东来的马贩子看上,这价格可就不好说喽。”马的交易在骡马市,但从辽东来的马贩子收马绝对不干在光天化日下进行,都是偷偷的跑到农户家里来收。如果被官府拿到,不只是被充公,还有牢狱之灾。马贩子和农户早就形成了默契,别忘了多卖一两白银就意味着多了120斤白米,够得上一家人近一个月的口粮。

正当朱老汉拨弄着小算盘的时候,就听到大门口焦急的砸门声,门外传来声音:“三哥,三哥,快开门啊!我是通州的老吴啊!”

朱老汉连忙跑向大门,脚底的鞋子掉了下来,忙转过身又穿上。大门打开,一张熟悉的脸出现在面前,这个正是儿时最好的玩伴,吴家老大。只见吴老大携家带口,身上背着硕大的包裹,满身的疲惫又带着慌乱。吴老大说道:“三哥,你看我们一家子人都来了,给你添麻烦了。

朱老三不高兴的说道:“吴老大,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咱这交情,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吴老大就是朱老三常联系的马贩子,来来回回,打交道多年,已经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友谊。

朱老三的老伴郑氏从正屋的门缝里伸出脑袋,头发凌乱,说道:“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吴家老大呀。快进来、快进来。”说着敞开了里屋的大门,走出来迎接。郑氏客气的从吴老大的背上接过包裹,手里的分量很重,开玩笑的说道:“吴老大,你这是把家都背在身上了啊!”

吴老大听她这么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回头抬手说道:“孩子们都跪下,这就是我常给你们提起的朱三叔。”

朱老三哪里见过这个阵势,忙去搀扶他,说道:“吴老大,使不得、使不得。你这是怎么了?”

吴老大挣开他的双手,后面的孩子们也躲开了郑氏的搀扶。他说道:“老三啊,我们全家都来投奔你了。家已经没了,整个村子都被烧光了!”

朱老三此刻才明白出了大事,说道:“都起来了,先去屋里。老婆子,你快去给孩子们收拾点饭菜。走走,都起来,先到屋里坐。”其实正屋的房子也很拥挤,这是一个三间大开间。左边是老两口睡觉的地方,右边是儿媳和孩子的房间,中间并不太大的地方算是堂屋,来人能坐的地方。正中间靠墙放着一张八仙桌,两侧各放着一把太师椅。朱老三让吴老大坐在右手边,自己屁股坐下来,继续问道:“吴老大,这怎么村子还被烧了呢。”

吴老大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讲后金的部队路过村子,烧杀抢掠的情形描述出来。朱老三听着这一切,觉得十分的不可以思议,问道:“后金人不是被袁督师挡在山海关之外吗,怎么会出现在通州呢?”

吴老大回答道:“你们生活在皇城下,真的掉进了蜜罐里。先是朝廷派人来征缴钱粮,说是供应袁崇焕的边军。我们早就活不下下去了,现在倒好,后金人直接杀了过来。我们的粮食全都喂了狗了,天杀的袁崇焕,只知道管朝廷要钱、要粮,说不定早就拿着这些供养后金人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