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天下勤王27(1 / 2)

午夜的喜峰口关隘,月色笼罩着大地。向北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两侧群山高耸,猫头鹰的叫声尖锐而又诡异。瞭望台上的士兵抱着长枪,踱着小步,以防腿脚被冻伤。年轻的士兵哈着寒气劝道:“老宋头,你先下去烤烤火吧!已经几年没有军情了,这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方,我一个人看着就行了。”

老宋头用力跺了跺脚,说道:“小朱呀,你这个小兔崽子!明日我就脱了这层皮,回老家种地去了。”

小朱问道:“老宋头,你的老家在哪里?还没听你说呢2!”

老宋头转过身看着长城南方,说道:“我的老家啊,过了黄河再走二百里,那里是一望无际的良田,只要是雨水充足,种什么长什么!”

小朱打趣道:“那真是好地方呀,我的老家在陕西,听说开始闹土匪了!真想回家看看呀,也不知道我们家有没有遭土匪。”

老宋头叹了口气,说道:“这年头不太平呀,朝廷没有钱发军饷了。所以我们这些老弱病残,也只能提前回家了。”

小朱问道:“老宋,你家有几个孩子?”

老宋回答道:“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有你这么大了,女儿还小。终于可以回家,颐养天年了…”

老宋话音未落,两只利箭呼啸而来,两人同时倒了下去。一支小队从石头后面闪了出来,快速向关口的城堡冲了过去。在后面几公里的地方,几万大军奔涌而来。山坡上的狼群见此情形,四散而逃。

城堡实际上是个并不太大的石头房子,由高达两米的条石堆砌而成。从窗户里可以看到里面的火光闪烁,守关的士兵还在喝酒中。起初这关口修建是为了防御蒙古骑兵的突袭,随着蒙古的衰落,现在基本上没有了用处。边防的重心是山海关方向,压力来自于后金人。自从关宁锦防线建立后,大明和后金长期处于重兵对峙的情形。以至于曾经的三十二个关隘之一的喜峰口,更加的被人忽视。

而大明朝裁撤兵员的军令早就来了,士兵们更加的今朝有酒今朝醉,休管关口上的是与非。

一支小队分成了两股,悄悄的摸到了城堡的两侧。随着一声令下,城堡内传出来嚎叫声,片刻功夫之后,安静了。这只训练有素的小队吹响了口哨,一会的功夫,一群骏马飞驰而来。他们齐刷刷的夸上了战马,飞速的朝着山下的遵化城冲去。

而几万大军的铁蹄已经踏进了山谷,山上的飞鸟被惊的四散而逃。远处烽火台上的守军发现了这一明显的变化,立刻吹响了号角,继而燃气了狼烟。

长城烽火台的火光惊醒了山下遵义城的守军,城门快速被关闭上了。但小队的人马已经到了城门下,而远处的大军在月光的照耀下,铠甲、长刀闪闪发亮。

城内离城门最近的小巷子里埋伏着几个黑衣人,听到响亮的号角,立刻冲杀了出来,杀向了城门。守军显然没想到背后还有一只小队,纷纷转身应战,没能坚持几分钟,全部被砍翻在地。

黑衣人赶紧打开了大门,城外的小股士兵立刻接管了城门,杀向了城楼。城墙的士兵见敌人来势汹汹,不是小小遵化城里的守军能抵抗的了的。只见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朝着山海关方向,一路朝着京城方向报紧急军情去了。

赵率率领的四千山海关将士,正好半路上碰上的禀报军情的士兵。赵率问道:“来袭人马有多少人?是哪里的兵马?”

那士兵惊慌的报道:“看不清楚有多少人,但黑压压的一片,恐怕有几万人之多。涌进城的士兵是后金兵,应该是后金的人!”

赵率面色凝重,如若上去迎战,四千人无异于以卵击石!但自己这支队伍是离遵化城最近的队伍,赵率吩咐道:“来人呢。快马飞奔滦州禀告袁大人,后金大军来袭!再来人,八百里加急通知京城!快…”话音刚落,两只传令兵飞驰而去。

他扶了扶了扶帽子,问道:“将士们,随我上去迎敌!大丈夫应当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跟我冲啊…”

第一个士兵跑进皇宫里,崇祯皇帝慌成了一团,疑惑道:“不可能,袁崇焕镇守辽东,固若金汤!肯定是军情有误,再探!”

朝中大臣也同时接到了通报,全都极速的奔向了皇宫。崇祯皇帝坐立不安,来来回回的转着圈。大臣们分列两旁,等待着确切的军情传来。

这是一个士兵奔跑进来,禀报道:“后金几万大军从喜峰口杀进关内,已经拿下了遵化城!”

崇祯皇帝被惊的面色惨白,问道:“这…这如何是好?袁崇焕呢?”

钱家裕上前搭话,说道:“禀报皇上,袁崇焕带领兵马已经入关。具体行进不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