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 写在前面的话(1 / 2)

人到中年,万事无成。

担心蹉跎一生,老来无个念想,便拾起青年时期对历史的兴趣,想要写一部历史类书籍。只求将我所研所思,形成这个茫茫世界上的一点印记,百年之后,如有所感,则可慰矣。

遍观中华历史,大略记载的是汉唐风采、宋明韵事,涉及元清,字里行间则透露出隐隐的痛楚,因为这段时期执鼎中原的不是我汉家儿郎。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中国史就应该是这样的。正所谓: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可是,灭西周的犬戎、让大汉头疼不已的匈奴、差点灭掉初唐的突厥、与宋鼎立当世的辽金夏呢?这些民族、这些势力、这些王国的历史就应该埋没在中华史的故纸堆中,或者躲藏在中华史的角角落落吗?

因此,世人阅读的中国史,说好听点是华夏史,其实只是中国汉人史,在汉人之外,还有无数民族,为了其自身的生存繁衍而奋斗、而斗争。

我想写一部不同于以往的历史类书籍。

就是想要超脱于炎黄之外,站在另一个视角,记载下大中华这片沃土上发生的黄河长江两河文明之外的中国故事。我不会详述霍去病封狼居胥,也不会怒吼“还我河山”,我的重心会放在以响箭杀父的冒顿单于,尽力融入中原文明的拓跋宏,发出“七大恨”的努尔哈赤....

在我这部书中,不会说岳飞、霍去病是民族主义者,是破坏民族融合的罪人,也不会因为安禄山一手打破盛唐的辉煌、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而痛责他们。我只有一个态度,那就是从唯物和辩证的角度出发,看待每一个历史人物的出发点,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出发点,每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大前提下的出发点。

当然,中原文明之外的草原文明因为其人所共知的原因,记载不详只能靠推测分析和演绎。所以,本书在最初曾取名为《边缘文明史话》,用了“史话”二字,在一定意义上是有推锅的意思。但思忖数月,还是用上了“草原”这个与“中原”颇有针对性的用语,其本意有二:一是说明本书讲的是中国历史另外一半,重点是中原之外的大草原上发生的故事;二是说明我自己并不是一个严肃严谨的史学家(至多只能算作二把刀吧),我写下的关于这本书的所有文字,来自于我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纯为闭门造车。所以读者朋友千万不要拿这本书里面的一些内容去考究和批判。

华夏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时间和血脉上很难寻到连续性,今天是匈奴称霸,明天就变成了突厥,后天又是蒙古。匈奴、突厥和蒙古这些民族之间有什么关系,恐怕最严谨的史学家也说不清楚。在空间地域方面虽然以蒙古大草原为中心,但上下贯通五千年来,总的趋势是动态变化,且分布太分散的。

但如果纯粹以中原文明为参照的话,草原文明之外,实际上还有东南沿海、西南山区、青藏高原等各部被中原文明割裂开的华夏边缘文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