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等待答案揭晓(求收藏,求推荐。)23(2 / 2)

“遵命,司令长官阁下。”

“夜晚巡逻不能松懈,明暗哨结合必须放到5公里以外,发现情况立刻鸣枪示警。”

“遵命,司令长官阁下。”

“提醒骑兵团的指挥官,明天清晨,千万不能给马匹喂食下过霜的干草,多喂一些精料。”

“遵命,司令长官阁下。”

“让骑兵们检查马蹄,提前发现问题。”

“遵命,司令长官阁下。”

……

虽然斐迪南嘱托的都是一些军中常识,但关键是统帅的这种亲民态度,令基层官兵们深受感动,油然升起一股誓死报效的强烈情绪。

方法虽然老旧,但效果杠杠的。

若不是军中实在没有什么伤患(注,伤病员都留在后方),斐迪南都想上演一下亲自为伤员敷药的戏码。

哪怕只有一次,也足以在神圣罗马帝国广泛流传开来,成就他亲民爱兵的美德。

可惜条件不允许,只能遗憾的作罢了。

上位统治者就是这样,假惺惺的做些戏码,表现出自己的亲民态度,爱护每一个士兵。

可是当需要时

会毫不犹豫的驱使数十上百万士兵战平至死,尸体填的满坑满谷,用累累尸骸铸就通向辉煌的道路。

拿破仑不就是这样吗?其他名流史册的名将也同样如此。

有一则流传很广的趣事

那是在法兰西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役中,士兵们很辛苦,士兵们白天要打仗,晚上还要守夜站岗。

拿破仑会在夜间巡逻查岗,在巡查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一个士兵身体靠在一个大树上睡着了。

皇帝拿破仑没有打搅士兵,也没有弄出来一点声音,而是拿过士兵手中的枪,替他站岗。

大约过了半小时

哨兵从睡梦中醒来,他认出了那个人是皇帝陛下神情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不恼怒,反而十分和蔼地对手下的士兵说:“朋友,这是你的枪,士兵们作战很辛苦,又走了那么长的路,打瞌睡是可以理解和宽容的。但是,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

“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岗,下次一定要小心。”

这种感人肺腑的小故事与拿破仑在沙俄冰天雪地里断送五十几万大军形成鲜明对比,充分显示了上位者的虚伪。

谁会相信法国皇帝拿破仑在深夜里,一个人独自巡视军营?

那也太扯了。

搞个不好,就被夜晚警戒的士兵一枪崩了,在夜晚视线不良的情况下,没有人敢独自在军营中游荡。

反正斐迪南巡视军营都是前呼后拥一大票人,还有亲卫军官开道,搞的营中士兵人人皆知。

但有一说一

用来糊弄普通的民众效果好极了,往往会让人热血沸腾,那种被尊重的感觉足以让人粉身以报。

所以,斐迪南每天在扎营之后,都会率领身边的高级军官巡视军营,亲切的嘘寒问暖。

而这样的举动,为他赢得了士兵们的交口称赞,军心士气无形中进一步凝聚,效果非常显著。

很多中低层军官也能感受到统帅的关怀,再加上已取得的一连串胜利,逐渐形成了对斐迪南殿下的狂热崇拜情绪。

这一支整合不足一个月的军队,正在日益紧密起来,打上了独属于斐迪南殿下的鲜明烙印,处于蜕变之中。

百战精兵只有经过一次次战火的严酷淬炼,方能脱颖而出,无往而不胜。

斐迪南对这支军队高昂的事情非常满意,所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

奥地利帝国军队打败仗可不是士兵素质差,而是那些贵族将领各种奇葩的行为,各种愚蠢的斗狠冒进,白白糟蹋了这么好的士兵。

奥地利帝国当前的军队问题多多,那些公爵侯爵大贵族平日里不学无术,醉生梦死,在战时却能统帅千军万马作战,只因为他们血统高贵。

而那些战斗经验丰富的平民军士,很多都有十几年的服役经历,却始终不能够当上军官,只因为他们不是贵族。

在奥地利军队中共有34名将军,只有两名是平民出身,其中一位就是在斐迪南军团中,那就是担任军团参谋长的施耐德少将。

这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具有洞察战场非常好的大局观。

他认为;

法瑞联军一定会主动出击,这样的可能性超过八成。

究其原因

是法国布吕歇中将一贯的傲慢自大,在他的强势压力之下,瑞士联邦军队首领难以抗衡,势必要统一行动。

一位将军的性格,足以左右一场战役的胜负。

对施耐德少将的判断,斐迪南深以为然,这进一步加强了他的信心,并且针对法瑞联军的主动出击做出严密部署。

现在,只需要等待一切揭晓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