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巫师(2)求推荐票(1 / 2)

傍晚时分,我一瘸一拐的才走到办丧事的亲戚家。

先找我堂哥李威要条裤子,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么多堂姐表妹在场,还有心心念念的村花,脸皮再厚也不可能视而不见。

有丧葬事,身为直系亲属是要戒斋守灵堂的。家属吃大鱼大肉是对逝者的不敬,所以不能食荤,宰猪杀鸡是给客人食用的。

所以我们只能吃斋饭,吃完斋饭就得去灵堂聆听摩师诵经,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古代的混蛋定下这破规矩,但是我也不敢忤逆。

我们在灵堂蹲跪了半晌,摩师正好做完颂经法事,我婶就跟老摩师说起路上遇见“那风坡”这怪事。

婶婶怕我被什么山精鬼怪勾了魂,让老摩师给我驱驱邪。

大家一听我婶这么说,齐刷刷的往我这里看了过来。

我老脸一红,心想:“阿婶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么,纯心让我丢面子不成?”

我刚想摇头拒绝,老摩师已经走到我面前,拿了凳子让我坐下。

他蹲着用手抬起我的脚,让人去拿来一瓢凉水把血痂洗干净,露出来那三道一寸多长的血痕。

老摩师又让人拿了一个瓷碗和细盐,把细盐倒进碗里,再加入清水混稀。

他从口袋拿出一张红符纸,然后转身往祭祀用的桌子上拿起毛笔,往红符纸上不知道写了什么,用祭桌上的蜡烛把红符纸烧掉,扔在有盐水的碗里。

老摩师拿起盐水碗让我喝一口,然后用碗里的水开始洗那三道血痕:

“你要多休息,抽空克看医生。”

然后老摩师就再也没说什么话,也没说是不是鬼怪抓的伤痕。他转过身就走到祭桌前,只顾自己收拾东西,一脸的沉默。

这时候,堂姐表妹、堂哥表弟、村里的各位小姑娘围着我七嘴八舌地问:“有没有看见鬼怪,有没有看见妖怪。”

我跟他们吹嘘刚刚的经过,心里一阵得意洋洋。

这个老摩师叫韦山,也是壮族人。他身材高大剪着整齐的平头,五十几岁却没有人到中年那种臃胖发福,因为皮肤被晒得黝黑,他显得很瘦。

他的额头满是皱纹,没刮干净的胡子还留点白须,衣服也穿得老旧,穿着一双有泥尘的解放鞋,乍一看就是个老农民,跟摩师这神秘的职业形象一点不搭边。

壮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瑶族、仡佬族等对丧葬事很讲究,对自然神灵更是敬畏。

壮族先祖从古至今流传一部《布洛陀诗经》更是横穿整个壮族、布依族的宗教信仰、祭祀、占卜、凶吉、农业活动等等。

而《摩经》就是先祖从《布洛陀诗经》里参悟的,用来祭祀丧礼、占卜避凶,治鬼化神的经书。

虽然解放之前人们偏见认为“摩教”就是“巫教”,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深入研究,其实《摩经》是一部古老而宏伟的史诗巨著。

丧事祭拜牺牲祭品,必不可少猪羊鸡外,女婿大头要做三十六宴摆,这里的大头可不是指“冤大头”,而是最有身份前来吊丧的领头者。

如果按照古人讲究的程度,只要是陆地能走的、天上能飞的、河水能游的都得要,如果要全摆席开来,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场地才能摆满。

每道菜装五个盘子,一共要摆满408道菜。

十二生肖必须全部在列,飞龙和凤凰后来用雕刻品来代替,蛇、灵猴和老虎由于列入保护动物,也只能用雕刻品代替。

光说水果和鱼,水果就得摆十五桌子菜,荔枝、龙眼、琵琶果、李子果、枣子、凤梨、雪梨、蜜桃、柑橘、苹果等等得要有。

榨鱼、蒸鱼、煎鱼、活鱼、等等就要摆四道桌菜,每盘三条鱼。

还有远亲的小头,他们只需做十二式菜,同样每道菜装五个盘,一共36道菜。

宴席祭品一摆开来,几米之长。

大头和小头的祭品繁琐杂乱,后来社会风气改良不再铺张浪费,三十六摆改成假二十四摆。

牛、马、灵鼠、灵兔、灵猴、老虎、灵狗等也用雕刻品代替。

如果还按照古人之风,简直就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现在我们不必赘述全列菜品了,不然整章都说不完所有的菜品。

从最开始的入殓、报丧、吊丧家属都必须头带孝麻白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