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尊王(1 / 1)

北杏之会是以“平宋乱”的名义召开的。但是过了不到一年,宋国人就背弃了北杏之会签署的盟约,不承认齐国的领导地位。

按照惯例,谁不服从就得让他服从,柔软的不行那就用大棒。于是公元前680年,齐桓公纠集陈国和曹国讨伐宋国。

可别忘了,齐国不仅有征伐特权,这时候还有管仲父出谋划策呢!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在讨伐之前,派使者带着一些礼物到周期都城洛邑去了。

周朝自从被犬戎赶到洛邑后,自知军队战斗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东迁之来,王室衰弱不仅体现在政治上:其他的诸侯不来朝觐天子了,军事上也是。试想想,一个没有先进武器装备和不经常练兵的军队能有多少战斗力呢?

春秋早期,虽然说在战场上时而能见到周王室的军旗,但那都是郑庄公假借周王室势力而让它飘扬的,是有心计的。

到周桓王统治时,看不惯郑庄公所为,于公元前707年,亲率大军讨伐郑国,在濡葛之战中,身负中伤,血撒战场,几乎命丧。战后郑伯及时派人带着就物前来慰问,周王室才挽回了些许面子。

既使公元前688年,齐襄公讨伐黔牟政权以护送卫惠公回国时,周王也只是派了一小股军队,带着被赶下台的黔牟就及时地撤军了。

现在齐桓公竟派使者来了,而且是带着礼物态度虔诚地来了,语言婉转地请求周天子出兵帮忙打宋。可以想见,周王室成员当时脸上的惊愕惊喜之情。

人处在长久的压抑之中忽然有出头之日,那时的欣喜心情是何等的痛快淋漓。

但周王室毕竟实力在那摆着呢,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97年,天子特意派了一位大臣到鲁国去,婉转提出鲁国能否给王室提供一些车辆,被当时的国君鲁桓公拒绝了,理由是“诸侯不贡车服,天子不求私财”,毫不客气地给了天子一个难堪。天子连辆像样的车都没有,王室经济的紧张,由此可见一斑。

此时的周僖王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经过慎重考虑,只派单伯带领少量的周军出征。

对于齐桓公而言,周军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周朝的旗帜能和齐国的旗帜一起飘扬在战场上就可以了。

齐桓公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去讨伐宋国,宋君一看:乖乖,多国联合部队啊!还有周军,这架势,败局是一定的。

宋君聪明着呢?明知打不赢还死战,那是兵死将亡的愚蠢行为。人家宋君能审时度势,多明智!他急忙派使者前去议和。

别人给梯子就下吧!毕竟齐桓公的目的是让宋国屈服,而不是“打”,仗一打起,光对方有伤亡吗?自己这方也会死人的。仗能不打就不打地好。要不后来的军事家孙子就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奇怪的是这次和谈之后,两国关系进入了“蜜月期”,而且这种友好关系一直持续到齐桓公死,宋国国君都是鞍前马后的伺候着,更值得一提的是齐桓公临死前,还把自己的儿子托负给宋国国君照顾着,并且宋国国君宋襄公还真把自己当盘了菜,想当然地想继续着齐桓公的霸业,结果碰了几鼻子灰,遗憾中死去。当然,这是后话。

齐桓公这次攻宋,既打出了“尊王”的旗帜,又不战而屈宋之兵的目的已达到,为及时巩固战果,请周朝官员单伯出头,召集宋、卫、郑等诸侯在卫国鄄(juān)地会晤,讨论天下大事。这次开会,也许是楚国攻打蔡国吓坏了中原国家,也许是周王室也派代表参与了,或者也许是齐国在管仲改革之下真的国富民强了,各个诸侯国都派国家元首级的人员参会。

在这次会议上,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二度为君的郑厉公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