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溺爱惹的祸(1 / 2)

溺爱孩子是个永久的话题,什么是溺爱?顾名思义,就是过度的爱,过分的爱,过度的爱就是害子,这话一点都不假。

在春秋的历史上,也有溺爱孩子的先例。

郑国,郑武公的老婆不疼爱长子姬寤生,却溺爱幼子公叔段。

由于母亲的溺爱,公叔段不把哥哥放在眼里,后来反叛结果被杀。

同母同父的弟兄俩,母亲还不同对待,造成一个死的结局。春秋时期还有一例,结局更残。

这发生在卫国。当时卫国国君是卫庄公,他娶了齐国老婆,历史上叫庄姜,她长得非常美,但就是一直未生育,这又是“上帝给你打开一扇窗却关上了门”的典型代表。上帝就是这样爱捉弄人。于是卫庄公又娶了陈国老婆,以前制度对男人真好,娶一还兴送一,等于又娶了两个老婆。陈国两位老婆生了两个儿子,公子完和公子晋。

庄姜不能生育,就把公子完和公子晋视为己出。

但是卫庄公还有一儿子,这是他和一位侍女生的,这个儿子叫公子州吁。庄姜很不喜欢这个孩子。

但是州吁虽是卫庄公和侍女的儿子,卫庄公对州吁却非常溺爱。

卫国的一名大夫叫石碏(音同确)对此很是看不惯,就直接对卫庄公说:

“父亲爱孩子,就应该教他怎么懂礼法,却不养成坏习惯。小孩子养成骄奢淫逸的坏习惯,主要原因就是太溺爱了。”

停了停,石碏又说:“您是否打算让州吁为世子,以继承您的大业呢?如果想,那就赶快定下来,如果不想,您那么溺爱他,反而是害了。”

石碏才不管卫庄公立哪个儿子为世子呢?他比较关心的是国家安危。

对于石碏的谏言,卫庄公“哦”的一声就走到一边去了。

石碏又追着卫庄公说:“自古以来,被宠惯的孩子没有不心高气傲的,心高气傲就必定不能忍受地位的下降,一旦地位下降心里就会懊恼,心理懊恼则难免会有出轨行为。”

石碏的这番话,就是放在现在也适用。你看现在那些从小被宠养大的孩子,到社会上之后,低的工作不愿干,高的工作又干不了,歪门邪道的事情倒是做很多。

但对于石碏的这一番忠诚的话,卫庄公又“哦哦哦”了几声,又没听进去。

或许是他心里说,你这老头子,吧吧地干吗呀,我是父亲,我疼爱孩子怎么了?我想疼爱谁就疼爱谁,这还让你管?

事情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