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试牛刀(1 / 1)

这……这是真的吗?姬寤生半信半疑地说。

君无戏言!周平王点头答道。

那好吧,我把世子忽送洛邑来作人质!姬寤生随即说。

于是周与郑国便交换了人质。历史上叫做“周郑交质”。

为此,巜左传》上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大概意思也就是说,各自心怀鬼胎,交换人质也没多大意义,对方互相诚信,不违礼制,即使不交换人质,又有谁能够从中调拨离间?

话虽好,但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诚信能值几个钱?谁还能再坚守诚信呢?

公元前720年,在位五十一年的周平王驾崩,而即位者王子狐还在郑国呢?

姬寤生护送公子孤回国即位,殊不知,这位狐还未到洛邑就“薨”了(当时王死称“崩”,诸侯死称“薨”,狐还未即位就死了所以称“薨”。),于是王子狐的儿子继位,即历史上的周桓王。

新即位的周桓王年轻气盛,上位第一件事就拿姬寤生开刀。想当初爷爷让别人代替姬寤生的职位,结果招致了“周郑交质”,周王颜面扫地,现在,他要挽回些颜面。

于是周桓王直接任命虢公忌父为卿士。

周桓王这招厉害:我不说撤你的职,我就是任用别人担任卿士,看你姬寤生怎么办?

姬寤生听到这消息后,非常生气:好,给我来这手,是吧?就您周王硬气?

姬寤生在屋里走来走去,这闷气一定要发泄出来,要不然会把人憋抑郁。

他走过来走过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我哑巴吃黄连,我也让你无处诉苦,我要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姬寤生赶忙让人把大夫祭仲请过来,如此这般地对他讲了一通。

于是祭仲率领一支郑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目的地是周朝境内的麦地。队伍开到一个叫温的地方,温地产小麦。麦子正是成熟期,再过几天就可以收割了,当时麦田的麦穗大而饱满。又见这支郑军跑到麦田里,架起锅,支起炉灶,割起了麦子。你要以为他们是来帮收麦子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只见他们把收的新麦子放进大锅里煮了起来,煮熟之后,大家你一碗我一碗地大吃起来,口里直喊“好吃好吃”。可怜温地的麦子,就这样被填进了郑军的肚中。这批武装蝗虫在温地吃了三个多月,温麦被吃光过,军队仍没有被撤回郑国的意思,反而又跑到成周这地方,一看那里的禾也成熟了,于是又架起锅支起灶,又把成周的禾吃光。

以前,特别是农业国家,民以食为天,这个“食”就是粮食,麦子和禾都属于粮食,一年成熟一次。这些麦子和禾是老百姓一年的口粮啊!郑军把温麦成禾吃光,让周人吃什么?

面对姬寤生这种割麦夺口粮的挑衅行为,周桓王忍无可忍,决定出兵与郑军博斗,结果被铺政大臣功阻。

郑国也是姬姓国,也不是外人,想吃就让他们吃些吧!反正实力在那摆着呢?想打也不一定能打赢。忍忍就算了。

这便是历史上的“周郑交恶”,郑国和周期的关系坠入了冰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