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春秋人(十四)79(1 / 2)

邲之战,楚国取得了胜利,历史上总把邲之战作为楚庄王称霸的标志,原因就是打败了昔日的霸主国家晋国。

但是,个人认为是,楚庄王的德行达到了最高境界,所以他才被拥为春秋五霸之一。

昔日楚成王在位时,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率领八国联军攻打楚国,联军进入楚境之后,也不敢轻举妄动,最后只与楚国签订一个盟约就退兵了。就连齐桓公知道,楚庄王惹不起。就是那个能与齐桓公争上下的楚成王,春秋五霸中就未有其名。

晋文公时与楚成王打了一仗,即城濮之战,晋国胜,周王带着礼物亲自前去祝贺,晋文公由此大作文章,建章台,会诸侯,立盟誓。晋文公大张旗鼓名正言顺地当了霸主。

而邲之战,楚军打败了霸主之国——晋国,周王未来,诸侯国纷纷表示朝驾的场景也未出现。而仅仅只有郑襄公与许昭公联袂来到郢都朝觐楚庄王,向他表示了祝贺。

这算什么吗?理想中的祝贺盛况并未出现。但是,史书上仍把楚庄王列为五霸之一。

原因:楚庄王不仅有武也有德。

例子一,邲之战后,楚庄王的一位叫潘党的大夫建议:不如在邲地建一座京观,以彰显我国的功绩。

所谓京观,就是将战死士兵尸体堆积垒成的死人堆。

楚庄王听过后摇摇头说:“你知道吗?所谓‘武’字,止戈为武。当年周武王战胜商朝,作诗说,‘收起干戈,藏好弓箭,我追求美德,所以陈于夏乐之中,成就王业而保有天下。’又说,‘因此巩固你的业绩。’又说,‘广布先王的美德而加以发扬,我发动战争只是为了求得安定。’又说,‘安定万国,年年丰收。’赫赫武功,是用来禁止暴力,消弥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基业,安定人民,团结大众,丰富财物的,所以要子孙后代牢牢记住。”

楚庄王用“武”的理解够深的,要说南蛮子没文化,不懂中原之事,楚庄王这番说辞就是掌脸的。

楚庄王接着说:“今天我使两个国家的人民曝尸于黄河之滨,这是残暴;炫耀武力以威胁诸侯,兵器不能收藏。残暴而屡动干戈,怎么能够保持强大?晋国仍然存在,何谈巩固业绩?违反人民愿望的事情还很多,怎么安定人民?没有美好的品德而与诸侯争强斗胜,如何团结大众?把别人的危机当做自己的机会,别人有难则暗自欣喜,以为是自己的光荣,何以丰富财物?武功有七德,我却没有一样,拿什么昭示子孙后代?我们还是先修建供奉先王的祖庙,向祖先汇报一下胜利的信息就行了,战争的胜利并非我的功劳。”

只有强国的君主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尤其是那句“把别人的危机当做自己的机会,别人有难则暗自欣喜,以为是自己的光荣”,可以说是振聋发聩,足以警醒世人:一个国家和他的人民如果总是对别国的灾难感到幸灾乐祸,欣喜若狂,其实是一种弱者的表现,这样的国家很难强大。趁人之危、幸灾乐祸甚至于落井下石之事,国家是这样,个人呢?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楚庄王还说,古代的明君讨伐不敬之人,抓住罪大恶极的杀掉埋葬,因此才有京观以示惩戒,现在晋国并非罪大恶极,晋国的士兵更是死于尽忠报国,又凭什么建造京观呢?于是祭祀黄河之神,在黄河之滨修建楚国宗庙,举行了庄重的祭祖仪式之后便班师回朝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