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春秋人(八)73(2 / 2)

晋国与公元前601年,联合白狄部落发动了对秦国的进攻。同年,楚国讨伐了叛乱的舒国,将其消灭并入楚国版图。并与吴、越两国的国君举行了会盟,三方建立了外交关系。

回顾一下楚庄王的争霸之路,先灭了庸国,稳固了楚国西北的边防;与巴、秦国建立同盟关系,使秦国成为打击晋国的“左勾拳”;将吴、越纳入同盟,东南无忧,战略布局基本成型。

公元前600年九月,晋宋卫郑曹等国在扈地会盟,陈国缺席。会盟后,晋国就派兵讨伐陈国,不巧,晋成公在扈地去世,晋军草草收兵,无功而返。

新即位的称晋景公,不久,赵盾去世,取而代之的是郤缺(是赵盾一手提拔上来的)。

不久,楚庄王又一次挥鞭北上,讨伐郑国,以惩罚其参加扈地会盟的背叛行为。卻缺率军救援郑国。没有想到,晋楚两军还未交逢,郑军主动出击,在柳棼这个地方打败了楚军。

郑国取得了胜利,就好比蚂蚁跟虎斗,蚂蚁取胜了,自信心爆膨,那是举国欢庆。只有郑襄公的哥哥公子去疾对此忧心忡忡。他对郑襄公说:郑楚两国实力相差悬殊,偶尔呈一时之勇击败楚军,但并不能改变楚强郑弱之势,所以,如今打胜仗并非国家之福,说不定会激其怒,加速郑国灭亡的步伐。

基于这种担扰,郑国人在打了胜仗之后,随即派人与楚国和谈,请求楚国的原谅。

郑国的这一举动惹恼了晋国人。公元前599年,晋国又带头发动诸侯联军讨伐郑国。郑国人再一次妥协,与晋国签订了和平协议。楚庄王不干了,于是再一次出兵讨伐郑国。这一次,郑景公派士会带领诸侯联军保卫郑国,在颖水北岸赶走了楚国人,并且驻军郑国,防备楚国的再次入侵。

正当楚庄王为战争焦头烂额之时,孔宁和仪行父跑到楚国给他送枕头来了。

这回可以名正言顺地干涉陈国内政了,于是好言安慰孔宁和仪行父:放心放心,此事非同小可,寡人哪有坐视不管之理!

公元前598年春天,中原再次陷入战火。楚庄王亲率大军讨伐郑国,一直打到栎城,郑国人寄希望于晋军已经撤走,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郑国人万念俱灰,公子去疾说:“晋楚两国不以德服人而总是诉诸武力,谁打过来我们就听谁的。他们毫无信义可言,我们又为什么要信守什么诺言呢?”于是郑国再次屈服于楚国。

这就是处于夹缝中郑国的生存之道。

同年夏天,楚庄王、郑襄公和陈国的大子午在辰陵举行了会盟。

大子午是陈灵公的嫡长子,陈灵公被夏征舒杀死之后,大子午迅速出逃,流亡国外。

辰陵会盟是楚庄王霸业初成的标志性事件。此后不久,楚庄王派他的弟弟公子婴率军入侵宋国,他本人率楚军主力在郑国的郔城坐镇。到了冬天,楚庄王大军从郔城出发,直奔陈国而去。

进入陈国之前,楚庄王就发布了巜告陈国同胞书》,全文主旨就八个字:无动!将讨于少西氏。意思就是:陈国的百姓不要惊慌,楚军这次来是讨伐少西氏(夏征舒)的,与他人与关。

饱受战乱之苦的陈国人看到这个通告,认为确实与自己无关,于是该干啥干啥,楚军兵不血刃进入了陈都上蔡。抓住了夏征舒,处以车裂之刑。

车裂是一种酷刑,也称五牛分尸或者五马分尸,这取决用牛或者是马,实际上,称五牛分大活人更恰当,五头牛从不同方向拉人的肢体,活人直至撕裂而亡,够惨烈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