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413节(1 / 2)

  “在其位谋其政。”李愚说道:“臣离开湖广之前,所思所想,皆为百姓生计。”

  “壮哉!”邵树德赞道:“迁移河北织户可以,但数量多不了。最多五百户,朕可以从贝州调遣。”

  “谢陛下准允。”李愚高兴地说道。

  别看湖广道不小,但目前最主要的丝绢产区就位于澧、岳、潭三州。比起北方织户,技术水平是有点差距的。而贝州古名清河郡,清河绢又是一等绢,如果能从贝州招募织户,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离任之前,诸事交待好,别让一番心血付之东流。”邵树德闭上眼睛,说道。

  在他的脑海中,湖南的形象已经愈发清晰。

  人口少,荒芜之地众多。

  气候炎热潮湿,北方人一时间难以适应。

  土地质量不佳,或许是开发不足的缘故。

  航运方便,运输成本低廉。

  当地官员在中心城市艰难地发展商品经济。

  一切都并不容易!

  ※※※※※※

  同光八年(923)七月二十八日,圣驾抵达岳州理所巴陵县,一座位于洞庭湖出口附近的城市。

  邵树德在城中转悠良久,试图寻找当年拉锯战之下的战争痕迹。只可惜一无所获,除了城内大量姓折的百姓外。

  第二天上午,他来到了城外的洞庭湖畔,接见比他早到的湖广道境内的各路蕃人首领、洞主们。

  蛮人献上了大量贡物,主要是:麸金、布匹、白银、丹砂、药材等,基本就是本部落的土特产。

  湖南当然有大量未改土归流的部落了,主要位于与黔中道交界的西部地区。

  那片区域群山连绵,民风彪悍,野性十足。

  此番圣人西巡湖广,诸部头人提前旬日抵达,还携带了各色贡品,态度十分恭敬了。

  他们被安排在了馆驿之内。好巧不巧的是,随驾禁军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每日训练、吃饭、训练,如此循环往复。

  酋豪们不明所以,待看到禁军雄壮的军威时,又面露惊容,貌似十分震撼。

  效果达到了。

  套路不怕老,只要用对地方,用得恰到好处,就没人敢说什么。

  湖南不比北方,各种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来历的羁縻部落多如牛毛。

  他们互相之间也有仇隙,时不时互相攻杀,不知多少山寨毁于一旦。

  蛮人畏威而不怀德,跟他们打交道,就得用这种相对不客气的手段,厉行震慑,让他们生不出任何反抗的念头。

  邵树德坐到了高台上的黄伞盖下,接受诸部酋豪跪拜后,拿起礼单看了看。

  贡品中值钱的东西不多。不过这事本身就是看个态度,邵树德也没指望蛮人的口袋里有几个钱——这次没有来的部落,后面肯定要挨收拾的,无论花费多少精力。

  他甚至都已经派了禁军一部,在州军向导的陪同下,前往西边,挑几个典型办了——这才开国二十年,你们就我行我素,不听号令,再往后发展,会到什么地步?

  一整天的接见、交流完毕后,他又拿起了另外一份军报:张永、王黑子二人已快马抵达岳州东南,明日即可进城。

  终于回到朕的眼前了。

  

第072章招待

  洞庭湖畔,宫人们来往穿梭,布置宴席。

  圣人不避暑热,亲自设宴招待远航归来的使者,没人敢轻忽。

  好吧,其实也不是宴席,因为早就过了午饭时候,离晚膳却还有一段时间。准确来说,圣人请他们二人坐下来喝喝茶、吃些果品点心,晚宴另行筹备。

  茶是岳州本地特产,唐代就小有名气,一度进献至宫中成为贡品,名“灉(yōng)湖含膏”——灉湖,即今岳阳南湖。

  此茶还是比较好喝的。

  邵树德第一次接触时,还是从皇宫中取得。当时唐廷威信大降,控制力也下降得很厉害,鄂岳节度使杜洪送了一批灉湖含膏入宫,很得圣人欢心。

  唐帝东幸洛阳之后,邵树德都夜宿龙床了,当然能喝这种茶。不过他更喜欢义兴阳羡茶,下面人揣摩上意,再加上贡品配额的激烈竞争,不知不觉间,灉湖含膏就被人做掉了,从皇宫消失—以前交贡品是苦差事,但茶叶真不是,因为圣人会在公开场合称赞他喜欢喝的茶,因此地方上比较有动力。

  今日来到岳州,邵树德又回想起昔日的岁月,同时也不介意为岳州本地茶代言,于是便让宫人们把其他茶都收起来,只喝灉湖含膏。

  话说他在江南走这一圈,到每个地方喝的茶都不一样,都说好,说完好再接受茶商进献,也是绝了。

  他走之后,茶商们立刻大肆宣传:圣人喝过都说好。言下之意速来买,问题是稍微有点名气的茶叶都这样宣传,就让人很是无所适从。有那心思清明的人就猜测,圣人到底收了多少钱?

  邵树德当然也能想到这一层,但那又如何?湖南茶商联合进献了十五万绢钱、二十万匹绢,他也不介意帮他们一把,令其北销的茶叶在二十余万斤的基础上大增。反正,北方茶业日趋没落,产量、质量双双下降,南茶北贩是大势所趋,无可阻挡。

  “含膏茶——”邵树德喝完一口之后,闭上眼睛,似在回味,半晌之后才睁开眼睛,给出了一个评价:“甘香不减顾渚。”

  韩昭胤又在构思腹稿了,怎么围绕这句话来引申出一片文章。

  他知道,顾渚紫笋茶是常年进献宫中的名品。这次圣人虽然没去湖州,但湖州茶商也出钱了,比湖南茶商还多了那么几万绢。

  圣人心里显然是有一本账的,因此这个评语就很有意思,既夸了含膏茶,又隐隐抬了紫笋茶,写文章时一点要契合这个中心思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