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405节(2 / 2)

  大夏与波斯的战争确实结束了。但边境摩擦不断,主要集中在北线,即八剌沙衮、热海突厥两个方向。

  公驼王与波斯人互相劫掠,从未停息。到最后,热海突厥和赵国也被卷了进去,各方出动的兵马都不多,基本都是千余骑的样子,最多时也不过两三千骑。

  打仗是不像打仗的,更类似前唐京西北诸镇与吐蕃长庆会盟之后,双方边将私下里玩的那种“捉生口”的游戏,即深入对方内部劫掠人口、财物。

  在这件事上,公驼王吃亏、热海突厥吃亏、波斯人也吃亏,位于最后方的赵国倒是蛮赚,手头积攒了不少奴隶。

  奴隶可以自用,也可以卖掉换钱。就赵国那个情况,卖掉换取各类物资是最划算的,至少现阶段而言,确实如此。

  邵树德写的这条批注,其实也是在帮大郎,加速伊丽河谷的发展。

  第二份是滇王邵明义发来的。

  他在辖区内慢慢改土归流,又新置三四个县,直辖地盘进一步扩大。

  六郎其实也是来要人的,不过他要的更加高级,主要是工匠、经学生之类。甚至就连科举失败的数学、营建、法律人才都要,胃口非常大。

  宰相和太子都同意了,正在制定一个方案,鼓励此类人才前往滇国——只能鼓励了,毕竟这事不好强迫。

  吏部也选拔了二十余名经验丰富的官吏南下,不担任主官,主要目的是帮助滇国建立更完善的管理体系,为期三年。

  六郎提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他通过军事征服、政治联姻、分化拉拢等手段,控制了诸多部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他打算重新恢复年久失修的昆州—交州驿道体系——大部分路段在滇国境内。

  滇国境内他自己想办法完成,如今需要朝廷修缮云南道、岭西道境内的驿道,以彻底打通。

  这个也没什么问题,都是该做的事情,邵树德看完后,直接批复同意了。

  最后,六郎献铜三万斤,没提任何要求。

  看到这里,邵树德嗤笑一声。

  六郎啊六郎,就喜欢玩这些小手段,一点都不够大气。你就算不给铜,直接要,又能咋地?还能不给你?

  第三份奏疏是七郎邵慎立从拔汗那发来的。

  波斯贵族其实挺现实的。

  布哈拉表面上嘴硬,表示不放弃拔汗那,但主力大军已然撤走,收缩到了俱战提以西,并开始筑城设防。

  残存的贵族们一看,大失所望,不得已之下,陆陆续续有人跑到七郎面前表忠心。

  其实,他们之中真正的波斯人并不多,绝大多数还是粟特人、突厥人,要让他们真正效忠波斯是很难的。

  形势比人强,这个时候还是保住自家基业更为重要。

  七郎揣摩上意,下令在拔汗那禁绝造物主,因此对投过来的贵族也是挑挑拣拣的,剩下的人免不了遭受一番大清洗——自然是在禁军和疏勒镇军的配合下。

  毫无疑问,拔汗那现在还是有小规模叛乱的。主要是信了造物主的贵族们展开叛乱,他们私下里还勾连来自大食各个角落的吉哈德分子,一时半会平定不下去。

  就这个情况,建设什么的肯定是想多了,先把地方梳理完毕再说吧。

  邵树德看完后,下令在禁军及各路杂牌部队中招募愿意定居楚国的武夫,朝廷负担沿途递顿开支,可免费把家人搬过去。

  应该说,邵树德对七郎是相当不错了,支持力度比大郎还要大。

  几十万武夫中,好好招募,总能找到一批“脑子不太好使”的人愿意举家搬迁过去。哪怕只有一千人、两千人,对于此时的楚国而言,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最后就是七圣州、弥峨州、拱宸州、捧日州这十处封地的情况下。

  总体而言比较稳定,阿保机逃走后更是稳得不能再稳。即便是生活在当地的契丹人,至此也彻底断了念想,老老实实听话了。

  邵树德草草看完,飞快地在每一份上批阅“可”,随后便让人快马发回洛阳,尽快落实。

  ※※※※※※

  四月十三日,邵树德入住了南京扬子宫。

  宫城有殿室千余间,算是比较小的了,即便在陪都里面,都算小的。

  主殿为临华殿,算是扬子宫举办朝会之所。

  邵树德在宫殿内外转了一圈,发现周围已经预留了相当一部分空地,以待未来扩建之用。

  再往外延伸,就是一片荒郊野岭了。偶有村社点缀,总体看起来还是比较荒凉。

  宫城南侧的空地上,还规划了一条条街巷。

  是的,南京城现在采用的算是半里坊、半街巷制。

  街巷制主要位于商业区,也有百姓居住。

  里坊则用来修建各种规格的宅子,相当一部分攥在朝廷手中,免费借给调任南京的高级官员居住,卸任后收回。

  有时候也会拿来做赏赐,给立下大功的武夫或辛劳了大半辈子的文官。

  达官贵人们也开始在南京购地起屋,用作自宅。

  这也是老传统了。

  万一哪天圣人兴致起来,决定在南京住个几年,他们随驾过来上朝、办公,没有宅子是很麻烦的事情。

  “当年修建宫城的俘虏都释放了吧?”邵树德问道。

  “皆已发往辽东,赦为百姓。”中书侍郎萧蘧回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