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384节(1 / 2)

  他很满意,也有些空落落的,居然犯贱似的想起了宋乐,那个会犯颜直谏的君子。他也想起了陈诚,这位会拐弯抹角,用各种隐喻或小手段,劝谏他的老狐狸。

  整个朝堂怎么这么听话?他暗中喟叹。这不是明清,皇帝还没法直接管六部九寺,那些官员是向宰相负责,不是向皇帝负责,皇帝要插手朝政,还得分化政事堂,搞一些马屁精进来。

  当然,如果宰相们跟他顶撞,争得不可开交,邵树德又要生气了,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跟太子有什么勾连,因为太子是不能插手朝政的,这是绝对的禁忌,除非获得天子允许。

  这个年纪的君王,就是这样地扯淡。

  “既无异议,那就这样定下吧。”邵树德说道:“新罗人想要多少驻军?”

  “他们想要三千骑军。”赵光逢答道。

  “想得美。”邵树德嗤笑一声,道:“三千骑军可以,再加六千步军。”

  兵越多,能发挥的影响力就越大,这是很明显的事情。新罗人只想大夏派朝鲜半岛较为稀少的骑兵为他们助阵,这又怎么可能?那不是纯为你当炮灰了么?毕竟,骑兵无法占领州郡,注定只能沦为新罗人的打手。

  “此事,你们来处理。”邵树德又道:“朕一会就召见南衙枢密院的人,确定好哪支部队过去。平海军那边,也该准备船只了。”

  “臣遵旨。”众人纷纷应道。

  邵树德下意识抬头看了眼舆图。

  朝鲜半岛这个地方,从历史结果来说,竟然滑不溜手,从来没让中原王朝得手。

  西域诸国都被唐廷一步步蚕食、控制了。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可能最终会变得与正州无异,只不过唐廷还没来得及施展这最后一步,自己就崩了罢了。

  但新罗通过不断挑事,直接逼走了在百济的唐驻军,同时令安东都护府收缩。老实说,若非渤海国在东北崛起,并且击败过新罗,大同江以北的土地可能也没了,毕竟泰封的弓裔就对平壤虎视眈眈,觉得这是一个定都的好地方呢。

  渤海国被灭后,契丹与高丽打了几仗,互有胜负,但大同江以北的土地却丢了很大一部分。

  等到元朝末年,高丽人甚至想北伐,最后虽然因为兵变没能成行,但却得到了朱元璋的“厚爱”,大同江以北、鸭绿江以南最后一片土地也归他们了,并且成了“不征之国”,可以放心大胆地消化。

  从整个一千年的角度来看,朝鲜人的操作真的十分成功,国土直接翻倍,还得到了中原王朝的确认,法理上也妥了,可以心安理得占下去。

  邵树德想看看,如果大夏在新罗驻军,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明年三月东巡,你们也做好准备。”邵树德最后说道。

  

第040章 奏疏与僧

  在上阳宫住了大半年后,邵树德又搬回了紫薇宫。

  十月中了,作为水景宫殿的上阳宫满是枯枝败叶,景致大减,已经没甚可看之处。

  宰相、枢密使们继续在皇城办公,每天都送一堆奏疏过来。邵树德让人捡出其中比较重要的,放在他的左手边,便于随时观看。

  至于不太重要的,走马观花看看宰相们的处置意见就行了,他一般不做干涉。

  最不重要、最繁琐的,大概都不会送到他面前,直接在中书、门下二省转一圈后,便形成政令发出去了。

  请了CEO,董事长就不太好随便发表意见了。不满意,可以重新换人,但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这个天下,还残留着浓重的贵族治政传统。贵族可能不存在了,但传统还在。邵树德也不太想将其破坏得体无完肤,他觉得,后代子孙还是受点宰相们的限制比较好——来自根本制度的限制。

  他创建的这个帝国,从制度上来说,解体的可能是有的,但权臣篡位的可能就太低了,没必要再把宰相打入尘埃,还让自己搞得很累。

  邵树德看奏疏的速度很快——

  襄汉漕渠今年通航了二百多艘船,为含嘉仓城增添了十五万斛以上的来自湖广的稻米。这个消息让邵树德心中喜悦,因为这也算是他人生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成果了——历经多年后勉强得到的成果。

  蜀中百业俱复,茶叶产量大增,最出名的锦缎在时隔数年之后,再度行销关中、河南。

  看到这一份,他忍不住了写了一些批注,勉励蜀中官员再创佳绩。

  蜀中和平有些年头了,但这只是表面上的。

  在大夏攻打黔中、牂州、播州改土归流,乃至随后攻灭长和,平定曲州、昆州、通海等地的叛乱的过程中,蜀中百姓不辞辛劳,长途转运物资,消耗极其巨大。

  甚至还发生了多次规模不一的叛乱,令州兵焦头烂额,不断赶场镇压。

  如今一切都尘埃落定了。

  蜀中百姓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朝廷也没给什么雨露,但他们就凭借着一点点涓涓细流,慢慢缓了过来,然后找回了以往的一丝依稀盛景。

  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是对百姓最好的安抚,他们现在没理由作乱。

  江东、江西保存相对完好的大家族开始正视现实。

  抱怨、不满已经被抛之脑后,醉生梦死写《妖怪录》、《花间词》的人少了,《致治》之类的书籍销量大增,所有有志于官场的人都在搜罗、都在看。

  已经不存在争议或辩论了,因为结果无法更改。

  首批孤注一掷冲击杂科的士子已经跟着各州朝集使们抵达京城,在礼部备案登记,对明年春天的科举考试跃跃欲试。

  江南士人陆德善公开写了一篇文章,抨击韩愈、皮日休,认为他们对其他学说的无情追杀不符合圣人大道。

  对于自己人的背叛,传统人士非常窝火,但在争论年余之后,一切又都平息了下去。

  邵树德关注到这位为他辩经的大儒,十分欣赏,打算提拔他的子孙做官。

  福建道纷扰不休的局势已经进入尾声。

  洞蛮不敢再咋呼了,刺头要么做了刀下之鬼,要么举族前往辽东,在他们难以忍受的严酷气候中苦苦煎熬。

  晚唐以来的战乱极大加速了福建的发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