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366节(1 / 2)

  有靺鞨男子娶了沙陀女子为妻。

  有乌蛮男子娶了契丹女子为妻。

  ※※※※※※

  融合到现在,官府都有点傻眼,不知道该怎么登记府兵部曲们的来龙去脉。

  邵树德听闻后有点想笑。

  要同化一个族群,是在他们本来的居住地容易,还是在一个新的地方容易?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移民之后,所有人都来到了一个新地方,其环境、气候、物产与家乡迥异,语言、习俗也不一样。这个时候,心理上的安全感、归属感就被弱化到了一定程度,族群意识被大幅度削弱了。

  更何况,府兵挑选部曲时,官府特意让他们挑不是来自同一地方的人。

  比如某人有三户部曲,可能一户是草原牧人,一户来自剑南黎州,一户来自安南某县。你想找同乡抱团都费劲,到了最后,一般还是以某位府兵的部曲来作为自己的新身份,你要抱团,只能与府兵主家的另外两户部曲抱团,等于身份是被重新划分了。

  在长期的生活、劳作中,大伙互相接触,选择“汉儿语”作为唯一通用交流语言,生活习俗互相趋同,你教我这个本事,我教伱那个技能,到最后,基本都差不多了。

  又因为部曲们把自己摆在一个较低的位置——事实上地位也很低——府兵主家就是他们的天,因此自觉、不自觉地学习主家的生活习惯,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跨度中,一点点褪去自己原本的民族特征、文化元素,开始变得更像府兵老爷这种上等人。

  当然,涵化现象也是存在的。

  府兵也会不自觉地吸收他们的文化元素,只是多少问题罢了。

  几十、上百年后,辽东会变成什么样子,一定很有意思——这是邵树德人为制造的大型“社会实验”,只是他看不到结果了。

  他当然对此持乐观态度。

  即便是华夏九州,各地的文化、风俗、习惯也都是有差异的。后世有北方汉族、南方汉族,这个时空不会再整出个辽东汉族吧?

  ※※※※※※

  当邵树德坐到丽春殿内,对着书稿不断修改时,又仿佛看到了新朝雅政的稳步推行。

  太子南行,最远走到了温州,这会已经在返回洛阳的路上了。

  从不断发回的奏疏可以看出,二郎这一次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为什么地主家的傻儿子容易被骗?因为傻儿子的经验是真的少,眼界不够宽阔,如果耳根子再软一点,容易轻信他人的话,那就更完蛋了。

  只有极少数经验不足、眼界也不开阔的傻儿子,天赋精通人性,又会挑动群众斗群众,这才有可能掌握主动权。但这种所谓的主动,也只是勉力维持罢了,不懂就是不懂,你即便占了上风,人家都怕你了,你内心之中也不敢确定做的事就一定正确。

  邵承节河北、辽东巡视了一圈,又往江南走了一趟,眼界是开阔了。而且他和他爹一样,喜欢不按既定路线走,经常带着亲卫,奔马疾驰数十里,至某处巡视、查访,能得到第一手消息。

  大臣们肯定是非常讨厌这样的君主的。但邵二是个武夫,性子骄傲、刚烈,没人能阻止他,一番查访之后,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

  二郎认为,南方一户百姓的耕地非常少,家里只有几亩的比比皆是,十来亩都算多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只能精耕细作,提高产量。

  以太湖一带为例,他查访了一户百姓,家中只有八亩地,一年收两季稻,亩收两斛出头。

  如果在北方,一户人家有三十亩地,不精耕细作——地太多,也无法精耕细作——最终收获的粟麦差不多也就这个数。

  因为茶叶的兴起,南方农户闲时去茶场打杂,能获得一笔收入。

  因为气候温暖,蚕桑比北方产量更大,且最近十年技术水平提高很快,这方面的收入也不少。

  二郎预计,如果天气持续变冷,北方的蚕桑会进一步减产,茶叶会慢慢消失,某些勉强能两年三熟的田地,可能会退化为一年一熟,农户整体收入会渐渐落后于南方。

  邵二只提了现象,没说解决办法,但光这点,已经让邵树德十分欣喜了。

  儿子看到了经济重心逐渐转移的本质。他没有笼统地归结于战乱,而是具体分析,这就比很多人强了。

  事实上,邵树德昨天批阅了一份赵光逢转来的奏疏。奏疏中提到,户部钱监一年铸银元不下二十万枚,绝大部分被来自南方的茶商套走了。

  从这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他费尽心机平衡南北方经济,让北方的毛布大举销售到长江流域,最终还是没太大用处。

  金钱“旅行”的去处说明了一切。

  北方茶叶、丝织业的衰落已经难以避免,甚至就连粮食产量可能都要慢慢下降。

  他的一番操作,只是延缓了这个过程,但并未彻底扭转趋势。

  人力终究不敌天时,没有办法。

  邵二在最后一份奏疏中,吹捧邵树德的“先见之明”,认为随着海贸越来越发达,将来可在南方征收大量商税,补充岁入。

  邵树德确实是这么想的。

  如今北方的黄河、淮河水系非常平稳,没被人瞎搞搞坏。富庶的河北大平原又并非处于战争前线,无需再搞什么水长城或其他各种手段,人为抑制其发展。

  有河北在,粮食无虞,缺的主要是现金罢了,这个就需要在南方想办法了。

  二郎的认识很到位、很清醒,让他很欣慰。

  ※※※※※※

  十一月二十六日,当邵树德坐到合欢殿时,与波斯的谈判基本已经结束。

  他特地抽空见了见萨曼尼。

  “副汗别来无恙啊。”作为胜利者的邵树德高坐于上,萨图克之妻阿迭氏像只柔顺的小猫一样,跪伏在他脚下,轻轻捶腿。

  她的两个女儿执扇于后,瞪大眼睛看着萨曼尼。

  萨曼尼现在的尊容确实不咋地。整个波斯使团上下,大概没人真把他当做成员,一路上严加看守,到洛阳后,没抵抗几天,直接被大夏刑部要走了。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即便没有故意虐待,这人的精神也好不到哪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