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239节(1 / 2)

  月理朵精通回鹘文字和语言,其实给过他讲话的草稿,但玩了点小心机,比如开头一段就写了“可汗、可敦一起接受封号”。

  那么问题来了,可汗有了,可敦是谁?

  玩弄小心机,就要接受惩罚,而且是非常惨痛的惩罚:月理朵的肚子里又将孕育一个生命,让这女人生孩子生到死吧!

  邵树德走进会场后,场中立刻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摒气凝神。

  “我——天生、英明、睿智、神武的君王,即将在圣峰之下接受可汗封号。”一开口就是草原通用语,让很多人惊讶不已,而他话中当仁不让的气势更是让人叹服。

  “我将在此建立独属于我的城市。我命令把我永恒的诏谕记录下来,铭刻在沉重的石碑上,宣示四方……”

  “上有上天的护佑,下有大地的养育,我将在此建立我的国家……”

  “前边日出的东方人民,后边月落的西方人民,欢呼、赞美我的统治。”

  “八条河流(鄂尔浑河、色楞格河、图拉河等)之间,是我的牛羊与土地。四方人民给了我力量,我征服了误入歧途的契丹人,抓获了精疲力竭的鞑靼人……我的敌人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人民和他心爱的女人……”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你们——天生英明的无上可汗的追随者们,三十姓鞑靼、十七部党项、阴山内外的贵人、我的姻亲、大鲜卑岭的七部室韦首领、七位我的儿子的领地的将军、遥远的黑水女真的首领——都将得到我的任命。”

  “你们是天生的可汗统治下的天生的官员,你们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东到大海,西到阿尔泰山西端,都将由你们来保卫……”

  “当年,阴山鞑靼阿布思冒犯我的威严,我召集了我的军队,说‘去吧!’”

  “我们光明正大的战胜了他们,夺取了他们的土地和牛羊,阿布思心爱的女人日夜在我身下哭泣。”

  “当年,契丹可汗统治下的人民日益衰弱、逃亡,我召集了我的军队,说‘抓住他们!’”

  “我的骑兵轻易击败了契丹可汗,抓获了他精疲力竭的人民。他的可敦成了我的战利品,为我生儿育女。”

  “当年,高昌回鹘盗窃我的骏马,我派人责问,他们冒犯我、辱骂我,不承认我的威严。俗语说‘有福者能治理百姓,无福者的力量好比流水’,现在我说‘去吧!’征服他们的人民,享用他们的女人……”

  说到这里,邵树德高举右手,用力斩下,道:“去吧!”

  “抓住他们!”近处听到的酋豪们高声相和。

  “去吧!”邵树德再度高举右手。

  “抓住他们!”这次连远处的酋豪也大呼起来。

  “去吧!”

  “抓住他们!”嗢昆水南岸亦响起了稀稀落落的声音。

  “去吧!”

  “抓住他们!”欢呼声震耳欲聋,连山上鸟兽都纷纷走避。

  “现在——”欢呼声告一段落,大萨满乌鲁克走上前来,大声道:“我们宣布邵树德是东到大海,西到阿尔泰山,八条河流之间的永恒的真主,天生的、英明的、高贵的无上可汗。”

  欢呼声再次响起,直冲云霄。

  邵树德静静接受着众人的膜拜。

  至此,他庄严地接受了草原可汗的身份,是自李世民以来第二位“天可汗”。

  或许,比唐太宗走得还更远,因为他亲自到草原上进行了会盟,更加名正言顺。

  下面就一个敌人了。

  “去吧,抓住他们!”他转头望向西边,哈哈大笑。

  

第076章 路线:直取北庭!

  嗢昆水两岸成了巨大的工地。

  从中原来的工匠们就地取材,在各族奴隶的协助下,夯土版筑城墙。

  新城的位置在老城东侧,相邻而建。

  因为客观条件限制,这座被命名为“无上可汗”城的草原新城规模不会太大,城周大概只有七八里的样子,相当于河南一个县城大小。

  但在草原之上,这仍然是标准很高的雄城。

  乌德鞬山脚下,石碑被埋了下去。

  准确地说,这应该是石柱了,因为四面都刻有文字:汉语、回鹘语、突厥语,昭示着无上可汗对这片土地无可争辩的统治。

  “北衙、理蕃院体系要进行重构,现有的体制已无法有效统治这么大的地盘。”黑城子老城之内,邵树德喊来了理蕃院主事杨爚、北衙枢密院的两位枢密副使赵匡凝、徐浩议事。

  杨爚是继野利经臣、李延龄之后,理蕃院的第三任主官,从北衙枢密使的位上调任,已一年有余。

  “陛下想怎么改?”杨爚问道。

  “地方、中枢体制都要改。”邵树德说道:“理蕃院是中枢,现有架构太粗疏,官员太少,至少要仿中书六部堆一个体制出来,收税、赈灾、刑罚等等,因为是事实上的分封制,因此无需像中书那么细,但基础的架构要有。”

  “官职的名字可以汉地、草原相结合,便于他们理解。政事堂有七位宰相,理蕃院也可以多设几位主官,尚书也好,于越也罢,都无所谓。草原部族首领中有威望,有能力的,可以调入理蕃院、北衙枢密院当于越、当尚书、当枢密使,不要歧视他们,尽可能将他们纳入体制。”

  “至于地方上,朕昨日按册分封了不少夷离堇(突厥、回鹘时代部族长的官职)出去。你们再想想,需不需要设一个方面总管?”

  邵树德一方面仔细回忆后世满清时的制度,又对应现在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将其本地化。毕竟情况不同,满清时的盟旗制度是无法照抄的,还是得修修改改。

  清朝时的漠北,在多伦诺尔会盟后,清廷封了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汗,统领各部。

  这是合乎实际的,因为草原广阔,又处于分封自治状态,若分得太细,没有一个领头人,很容易被外敌席卷而溃,一举吞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