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218节(1 / 2)

  有人一直做噩梦,永远忘不了三万大军在河岸边绝望哭喊的那个夜晚。

  郑仁旻下令南走,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反对。所有人都垂头丧气,惊慌不已。

  四天后,他们向南狂奔近二百里,抵达了达士驿,此为黎、嶲二州州界。

  郑仁旻在此遇到了从他处过河的高氏、董氏、段氏的人马。

  所有人都灰头土脸,亡散过半。

  董氏大骂黎、雅蛮獠洞主变脸太快,居然用毒箭射杀前去借粮的兵马。若非部队士气低落,绝对会找他们算账。

  高氏则说路上遗失了全部辎重,如今一个兵分不到五支箭矢,器械多有不全,无力再战。

  段氏什么都没说,只是不住叹气。他们的兵损失最多,过河时万四千众,回来的还不到四千,大伙吓破了胆,不经整顿,是无法上战场了。

  郑仁旻有什么好说的?又有什么能说的?只能带着大伙继续跑路。

  十七日抵达永安城。

  夏嶲州的理所曾经就在此处。十万大军北上时,刺史还投降了大长和国,随后尽心竭力为大军提供粮草,此时听闻大败,竟然趁着出城督办粮草的机会,直接逃走了。

  郑仁旻懒得理他,继续向南,五天后抵达了三阜城,这是唐文宗时代嶲州的理所,本有两千会川都督府的守军,听闻杨干贞、杨诏兄弟逃归时,将人带走了。

  郑仁旻大怒。

  腿脚稍好的赵善政暗中建议,将此番大败的罪责全推给杨氏。

  高氏、段氏、董氏的人听到后,沉默不语。

  败得这么惨,总要有人承担责任的。骠信是不太可能了,他们也不愿,那么给杨氏?似乎可以说得过去。

  杨干贞、杨诏兄弟打得一坨狗屎,害得大伙跟着跑路,第一责任人没跑了,这口大锅就结结实实背上吧。

  二十五日,大军撤至沙野城,这是唐玄宗时的嶲州理所。

  郑仁旻特地去了附近的景净寺,着所有僧侣为北略死难将士做法事。

  这是赵善政出的主意。

  段义宗已经不怎么说话了,且已经请辞过一次,被郑仁旻驳回。

  赵善政还十分活跃,不断给郑仁旻出主意。郑仁旻心乱如麻,难得有人给他参谋,自然从善如流。

  二十七日,因听闻夏人已大举渡河,断后留守望星关、清溪关的残兵相继被击败,大长和国君臣匆忙南下,花了四天时间抵达阳蓬岭。

  赵善政又出主意,遣使至夏境,言骠信愿自去尊号,奉表称臣,并献上财货、女子若干,请为修好。

  郑仁旻有些犹豫。

  但赵善政说得也很有道理:值此新败之际,最大的危险在内而不在外。夏人再凶恶,难道还会追到两京?意思意思一番,恢复唐代宗时的嶲州边界(阳蓬岭南麓),就差不多了。夏人不会要骠信的命,但段氏、杨氏、高氏、董氏则有可能。

  郑仁旻深以为然,悄悄遣使北上,逆大军而行,前去交涉。

  七月初九,撤退中的残兵抵达会川都督府(会理),看着前出相迎的杨干贞、杨诏兄弟二人,郑仁旻脸色很是难看。

  “杨将军一路南遁,无有音讯,元几以为将军已经殉国。”郑仁旻看着跪伏于地的杨氏兄弟,差一点就要当场宣布他的罪状,总算还记得赵善政的叮嘱,暂时隐忍了,只讥刺了两句。

  “末将不防夏贼突来援军,大意至此,还请骠信责罚。”杨干贞说道。

  郑仁旻神色数变,最终还是冷哼一声,进城了。

  稍稍聚拢起来的小两万兵马分驻城内外,获得了喘息之机。

  “会川都督府还有多少兵?”进城安顿之后,郑仁旻直接召来杨氏兄弟,问道。

  提及此事,杨干贞也是一脸愁容。

  国中各个大族,就数他杨氏损失最大了,两万大军一朝覆灭,其中部分是他从西洱河带过来的子弟兵,部分是在会川都督府调教多年的老卒,结果全没了,能不心痛?能不彷徨?

  事实上,在郑仁旻抵达之前,他都已经打算派弟弟回一趟西京,从老家再招募一批本部丁壮过来,以为骨干,同时从会川都督府下辖的各县、各部落中征发丁壮,训练新军——当然,想要国中提供钱粮、器械支持。

  “还有不到五千人。”杨干贞如实回答。

  郑仁旻听了也不好过。

  虽然杨氏吃瘪让他有些高兴,但衰弱成这个鸟样,却也不是什么好事。

  一路行来,杨干贞几乎已经放弃了三阜城、旧嶲州(越嶲)、沙野城、可泉县、昆明县等城池,甚至连阳蓬岭都放弃了,全面退缩至会川都督府南部,打算依托经营多年的优势坚守。

  但郑仁旻不太看好。

  会川都督府的部落也是出兵大户!十万兵马、数万部落丁壮,起码有四万人是从这里抽调的。而他们又是损失最惨重的,几乎没跑回来几个人,不说家家户户带孝吧,那也是一战打光所有精锐,没个二十年缓不过气来——靠老头子和少年郎,能守得住会川都督府?

  而一旦这里无法守住,夏兵就要直趋泸水关,强渡泸水(金沙江),冲到弄栋地区。

  弄栋是南诏的一个节度使辖区,大长和国因之。

  南诏时代,在要害位置设六节度使。

  其一为永昌节度使,治永昌城(今保山),常备军万人,地方上还有乌蛮别种哀牢人相助,监视西爨,管理辖区(今德宏自治州及高黎贡山以西地区)内各个乱七八糟的部落。

  其二为银生节度使,治银生城(今景东),管理哀牢山及澜沧江中下游至西双版纳一带的各部落,亦称开南节度使。

  南诏攻克姚州后,将当地汉人及心向唐朝的部落尽数迁徙,主要去向就是永昌、银生二镇。

  其三是剑川节度使,治铁桥城(今剑川),管理其西北方的诸多部落——这是一个防备吐蕃的边镇。

  其四为拓东节度使,治鄯阐府(今昆明),管理东爨乌蛮等数十部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