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196节(2 / 2)

  两人一个是前荆南节度使,一个是河中节度使,过往经历相似,如今身份地位相当,关系其实很不错。

  “听闻前往高丽的使者回来了……”王瑶端着茶碗,目视前方,轻声说道。

  高丽就是摩震国旧名,一般情况下人们还是习惯称弓裔所立之国为高丽,毕竟那位“菩萨”改的国名有点离谱。

  “是。”赵匡凝亦低声说道:“李守信出使,听闻受到了礼遇,王建也从鹘岩城退兵了。尹瑄守御孤城数月,圣人下旨褒奖。”

  “弓裔迟早还要来。”王瑶说道:“他之所以退兵,只是摸不清楚朝廷的态度,心中畏惧罢了。待攻灭百济和新罗,丽兵还要北来。”

  赵匡凝同意他的看法。

  大夏置乐州后,将渗透进浿水北岸的高丽人尽数驱逐。又沿河修缮城寨,即当年本地豪族修建的所谓“长浿十三城”,固守的意图十分明显。

  高丽人一向是不要脸的,你退让了,他就喜欢得寸进尺,这次退兵,确实有可能是看到了攻打百济、新罗的好机会,暂且隐忍罢了。

  “鹘岩城事态平息,中书的诸位宰相们一定很失望吧?”王瑶又笑道。

  “未必。”赵匡凝哈哈一笑,道:“征高丽与征西域,都挺远的。万一圣人起了兴致,置西域于不顾,亲征高丽呢?那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从长安到平壤,怎么着也得几千里。

  而从长安到伊州,四千余里;到高昌回鹘的老巢西州,五千余里。这个距离,与征高丽大同小异,差不了多少——从长安到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七千里,到碎叶,九千里(高宗末、武后初,碎叶镇一度取代焉耆为安西四镇之一)。

  “说得也是。”王瑶道:“这帮毛锥子啊,就是想得太多。今上这种人,又怎么可能被他们所影响?”

  不料赵匡凝却叹了口气,道:“毛锥子们倒也不全然有错。前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八年亲征高句丽,而贞观又有几年?”

  王瑶一愣。贞观总共只有二十三年!

  “不至于吧?”王瑶说道。

  “噤声。”赵匡凝不愿再谈这个危险的话题了。

  他们现在是枢密院的文职武官,手头没有半分实力。一旦有变,那是叫天天不应,叫你地不灵,如之奈何。

  “也是啊。”王瑶尴尬地笑了笑,转移了话题,道:“南边的郑仁旻,似乎有动作啊,会不会拖累西征?他又怎么敢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赵匡凝喝了口茶,道:“南诏穷兵黩武,又连遭失败,名臣重将被前唐杀戮一空,朝堂之上心向蒙氏的人大为减少。新君继位之后,难免大权旁落。但即便如此,郑买嗣也得国不正,五华楼下杀蒙氏王族八百余口,连襁褓小儿亦不放过,为何如此凶残?”

  “他怕,他没有把握。”王瑶说道。

  “对,就是这个道理。”赵匡凝道:“郑买嗣害怕蒙氏后人复国,于是痛下杀手。但如此酷烈的手段,同样会激得国中不满,以至群情汹汹。郑仁旻继位之后,没有乃父的声望,局势只会更加不堪。你若是他,会怎么做?”

  “只能搏一把了。”王瑶说道:“如果外战大胜,尤其是击败中原宿敌,必可威望大增,局势趋于稳定。”

  “这就是我说的郑仁旻的难处了。”赵匡凝点了点头,道:“天子这个位置,可不好坐啊。有时候就是个火坑,任你在下面时如何权倾朝野,风光无限,可一旦坐上去,立刻成为众矢之的,没点能耐的,只会焦头烂额。”

  王瑶默默点头。天子如此,当年的节度使又何尝不是这般?当官为了什么?富贵啊!可若当了节度使,却要散尽家财,乃至贷款发赏,还落个朝不保夕,这个官做得又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当个臣子,谁当皇帝不都得用他们?说不定还能落点好处,家势愈发尊贵。

  “大长和国若起兵,圣人一定会有雷霆之怒。南方各路兵马,怕不是要蜂拥南下,郑仁旻实是找死,看不清局势。”王瑶摇了摇头,叹道。

  “他整日里与大臣们斗来斗去,本就心力交瘁,哪还有心思管别的?”赵匡凝嗤笑一声,道:“再者,南诏或了解一点黔中、岭西的情况,对其余各道,多半就不甚了解了。他有误判,其实也很寻常。再者,南诏之时,与前唐打来打去,胆子大得很哪。”

  “这可真是找死了。”王瑶也笑了,说道:“禁军诸将听到,一定十分欣喜。”

  “可能不止他们欣喜。”赵匡凝亦笑道。

  ※※※※※※

  秋狩一连持续了五天。

  地斤泽草原之上,杀声连天,万马奔腾。

  邵树德策马踏过一条小河,溅起无数水花。

  说实在的,他还是喜欢在空旷的原野之上,指挥数万乃至数十万大军,看到无数勇士在他号令下冲杀的场景。

  直让人心胸开阔,豪情万丈!

  但秋狩终究结束了。发下一批赏赐后,他遗憾地看了看广阔无垠的草原,下令班师回朝。

  回程不再绕路了。

  从地斤泽南下,于九月十五抵达夏州。然后经乌延城、木瓜岭、宁朔县、屏风谷、芦子关、塞门镇等地进入延州。

  沿途走得很慢,偶尔会停留个几日,调研横山党项的情况。

  改土归流的工作其实一直在进行着。手段比较柔和,总是寻找各种契机,润物无声般地吃下一块又一块土地和人口。乡、里、村缓慢但坚定地设立着,掌握在州县手里的人口越来越多,直接听命于野利氏、没藏氏的人口越来越少。

  野利、没藏二部也不是傻子,当然能意识到朝廷的动作。但他们也没有反抗,或许是不敢,或许是没必要。

  这是一场君臣间无声的较量。较量的结果很明显,而邵树德也慢慢看清楚了野利、没藏二氏的真实想法——他们已经放弃了,愿意以部民换取自己一家一姓的富贵。

  横山百姓的农业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曾几何时,亩收只有四五斗,与南方的蛮獠差不多了,实在不像话。经过多年的改进,如今已能做到八斗以上的亩收,部分良田可以一斛以上。

  如此巨大的进展,都是在理蕃院及州县官吏的帮助下达到的。横山党项的老百姓们也知道谁能给他们带来好处,改土归流的工作就愈发顺利了。

  九月底,邵树德抵达了宜君县,宿于县北玉华寺。此时,他得到消息:大长和国主郑仁旻遣使入朝,求娶大夏公主,两国永为盟好。

  “郑仁旻这厮,当真毫无廉耻。”邵树德将鸿胪寺转呈的国书扔在地上,冷笑道:“朕丢不起这人,让使者滚蛋。另,召李唐宾、朱叔宗来议事。”

  

第029章 你不要作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