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177节(2 / 2)

  “诸位——”徐温见人来得差不多了,便开口道:“昨夜得王上密令,率兵诛除乱政之人,今已悬首城门,想必大家都已知晓。”

  众人面面相觑。

  徐温也不指望他们说什么话,直截了当道:“今日能来的,都是忠于王上之人。但军府诸将吏,仍有十余人未至,缘何耶?”

  “不来,便是有异心,杀了算了。”张颢在一旁说道。

  众人又是面面相觑。

  他们无兵无权,能有什么反抗的能力?越是功勋卓著的老臣,越没有权力,现在在外头带兵的,多数都是后起之秀。

  罢了,徐温、张颢这两个贼子,看他们怎么折腾吧,众人打定主意当瞎子、聋子。

  幕府判官严可求叹了口气。

  这场兵谏,委实有点粗糙啊。发动的条件也不是很成熟,只能说侥幸成功罢了,这时候得站出来说话了。

  “王上,如今当除恶务尽。”严可求看着杨渥,提醒道。

  “王上,该下令了。”幕府度支判官骆知祥亦上前道。

  “王上,那些幸进之徒,我早看不顺眼了,该杀就杀吧。”衙将李涛说道。

  李涛的资历很老了。

  跟随高骈南下淮南的旧部,骑将出身,河北赵州人。杨行密时代就屡建功勋,而今被高高供了起来,却没甚实权。

  但不得不说,他的影响力不小,也很看不惯杨渥身边的那帮子新贵。

  杨渥绝望了,这么多人,竟没一个帮他的。

  张颢扯了一下杨渥的臂膀。

  杨渥满嘴苦味,只能无奈地说道:“军府大政,悉委于张、徐二位将军矣。”

  徐温看了他一眼。

  他心中清楚,杨渥并未完全屈服。只不过是见势不妙,暂时屈从罢了。如果给他机会,一定还会折腾幺蛾子。

  但无所谓了,大夏禁军一至,什么浪都翻不起来。杨渥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了。他的结局是注定的,被押往洛阳,听候发落。

  当然,如果邵圣想要暗中除掉杨渥,又不想脏了自己的手的话,可能就要他们帮忙了。但这事徐温不想做,或许可以略施小计,骗张颢那个蠢货动手,弑杀旧主的恶名,全由他一人背着。

  

第006章 答卷

  今日这场“议事”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罢了。

  主要是把杨渥拉出来亮亮相,让大家都知道他还活着。

  活着,意味着徐温、张颢没有赶尽杀绝,可以打消一些行密老臣孤注一掷的想法。

  亮相完毕后,杨渥又被软禁了起来。

  徐温、张颢各自派出可靠心腹共同看守,隔绝中外。从此以后,他就只是个橡皮图章了。

  八月二十五日,左右牙亲军在城内展开了大搜捕,抓了数十名杨渥的亲信。

  这些要么是杨渥在宣州时的旧人,要么是继位后新提拔的,也就是元勋老臣嘴里的“幸进之徒”。未必全无本事,但在这个时候,他们也没什么反抗的能力了,挨个就戮。

  正往广陵赶的范思从、陈璠也在驿站被杀。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杨渥继位后并不是全无准备。

  事实上他提拔了很多在宣州担任留守时的心腹,还带了三千兵马至广陵,以至于和过来接替的人产生了冲突。

  但问题是,他在宣州带的兵都看不起他,觉得他没本事,没能力,在徐温、张颢发动叛乱后,这些人基本上都作壁上观,没有任何行动。

  杨渥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军心,这是他失败的最大原因。

  八月二十七日,杨渥生母史夫人出面,言“徐温、张颢诛除乱政之人,功莫大焉”。此话一出,局势更加稳定。

  至八月底、九月初,前往各支衙军宣慰的使者陆陆续续返回,带来的多是好消息。

  衙军、镇军不动如山,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对徐温、张颢而言,这就是最大的支持。

  如今就剩外州大将们表态了。

  九月初三,广陵发生的消息迅速传到了洛阳。

  这个情报是最高级别的,多年来首次使用七百里加急驿传系统。在这一刻,人和马都是“牲畜”,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第一时间把消息传回去。

  邵树德得到消息后,立刻下令徐州行营大张旗鼓组建起来,无需遮掩。

  秦王邵承节率龙骧、金刀、银枪三军六万人乘船南下,统领包括天成、岢岚、落雁、广捷在内的十余万兵马,进讨淮南。

  徐温、张颢当然不可能让所有淮南将士尽数投降。

  若给他们几年时间,以徐温的本事,说不定能做到,但邵树德等不及了。

  他只需要徐温、张颢的叛乱能给淮南造成混乱即可,这样能减少南征大军的伤亡,同时尽可能降低战争的烈度,让淮南、宣歙二镇保留更多的元气。

  至于不降的人,那也没有办法,只能武力解决了——徐温、张颢或许可以逼迫杨渥下达投降的命令,但人家接不接就是另一回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