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164节(2 / 2)

  与汉代西征相比,唐代在西域的军事行动,其“胡风”色彩就浓郁很多了。

  西汉在草原上打仗,大多数时候靠后方用马车转运粮食,消耗极大,以至于到后期难以为继,全国人口锐减,濒临崩溃。

  初唐时的人口远远少于汉武帝时期,积蓄更是无从谈起,广神留下的烂摊子根本还没来得及恢复。但他们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即先打击突厥,征服北方草原,获得蕃人的效忠,然后利用蕃人的牛羊补给,二十万骑兵一路西征,攻灭敌国。

  效费比其实很高。

  邵树德现在有这个条件,他甚至可以比李世民更宽裕,出动两路兵马,步骑皆有。虽说高昌回鹘的实力比唐时高昌国要强上很多,但整体依然处于劣势,他有信心一战拿下,将大夏的势力范围扩张到西域,收复故土。

  但在目前,碛北的草原之路并不畅通。首先需要做的是剪灭占据回鹘王庭的鞑靼势力,将这条迂回包抄的路线打通,方可一边放牧,一边西征,这就需要阴山诸部出力了。

  

第088章 灵宝与弘农

  虢州东北三十里的灵宝县郊外,一辆四轮马车已经开始上路“试车”了。

  内务府去年在蓟县开了第一家制车作坊,是为北都车坊。

  今年本打算在河南、洛阳二县择址开办第二家的,但邵树德禁伐洛阳周边森林,于是向西挪到了虢州灵宝,因为这里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

  不过邵树德特意嘱咐,伐木之余,尽可能向陕虢二州百姓收购木料。因为这是他们获得现金收入的机会,必须予以政策倾斜。

  这一日,内务府监赵植来此巡视,储仲业、折从依二人陪同。

  赵植是在野利经臣去世后接任府监的,储仲业则进位少监,接替了他的位置。

  折从依今年还不满三十,乃折嗣伦之子,折从学、折从阮之兄。小时候也在邵树德府中学习过,因为体弱,他没有当武人,经学毕业后,便在关西当官,今年年初调入内务府,担任府丞。

  “《淮南子》云‘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赵植坐在最前面,迎着风,车速飚到极致,发型略有些乱,但还是摇头晃脑道:“陕虢这地方,以时种树,春伐枯槁,或为薪蒸,或作车材,民得其利焉。”

  折从依闻言道:“圣人下令把车坊建在灵宝,多收百姓犊材,是真的爱护他们。”

  古来收税,除粮食外,一般还要绢、钱,都有定数。

  不要说绢就是钱,收税的人不会跟你扯闲篇,他按规定从你这收走二百钱、三百钱,那就要数到这么多枚铜钱,不是你拿一匹绢或几斗粮食就可以充数的。

  或许农民的家财是足够支付税收的,但财富的组成却很有问题,一般是粮食居多,绢帛其次,铜钱最少。

  你要应付税收,那就要提前准备,变卖一部分财产,换取铜钱。这个过程很容易吃亏,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故封建王朝一般都尽量减少现金赋税的比例,尽可能多地收取实物。但不管怎样,现金赋税还是有的,农民们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铜钱。

  但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他们偏偏很难获取铜钱。豪强地主倒是有足够的铜钱,这个时候往往就是他们发挥的机会了,操作好的话,大赚一笔不是问题。

  灵宝车坊向农户收购木材,对农民们而言,无疑是好消息。这年头的农户,谁家不种十棵八棵枣榆啊?如果没有的话,上了年头的桑树也可以作为车材卖钱。

  陕虢二州,山多地少,家家户户都种了一大堆树,与灵宝车坊正好互补,既解决了他们的原材料问题,也让农户获得了现金收入,两全其美。

  “陕虢毕竟是东京西大门,太难看肯定是不行的。”赵植笑了笑,道:“这车是真不错,一等国道也是真的好。”

  “其实,一等国道修起来后,商旅多了,农户家里的果子、桑麻、竹木、鸡豚狗彘之畜,也更好卖一些。”折从依说道:“他们多卖一头狗,换回钱了,就少被盘剥一分,日子也就好过一些。”

  赵植点了点头,道:“艰难以后,商业大兴,本朝尤重商事,看来这条路子是走对了。”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藩镇割据后,商业居然反常识地繁荣了起来。历史上晚唐商业的繁荣程度,绝不是盛唐时可以比的,让人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

  或许是因为茶在这时候渐渐成为了大众饮料。

  或许是传统的租庸调税制被两税法取代,不再有人强迫老百姓只能种粮、织布。

  或许是朝廷再也管不到各个藩镇,南方茶场动辄雇佣三四万人,这在安史之乱前是难以想象的。

  或许是各路军阀急需钱。

  等等。

  不管原因如何,商业是真的繁荣了。黄巢、秦宗权之乱一度打断了商业的发展,但在被朝廷联合藩镇之力剿灭后,商业又渐渐恢复了,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

  夏朝继承了晚唐繁荣的商业,并小心呵护其发展,直至今天。

  有些趋势,不要去打断,可能会影响国运的。严格规定农民是农民,匠户是匠户,商人是商人,军户是军户,士人是士人,大兴身份政治,管理起来是方便了,但绝对是社会的倒退。

  半个多时辰后,四轮马车停了下来。

  赵植、折从依已经可以远远看到虢州理所弘农县的城墙了。一等国道到此为止,西边还在修建,也不知道西征的时候能不能通到潼关。

  ※※※※※※

  “有黄河还不行,非得修国道。”弘农县西郊,民夫们在秋收后就被征发了起来,继续修建两京大驿道。

  其实也不仅仅是民夫了,俘虏的数量也极为庞大。来源还十分复杂,很多人说的话听不懂,看着也不似良民。

  “黄二,你有没有和他们搭讪,问问哪里来的?”休息间隙,灵宝县夫子钱大开口问道。

  钱大、黄二是同乡,准确地说是一个村的。

  黄二箭术不错,一杆长枪也使得有模有样,刺杀时深得“稳准狠”三味,因此被征为乡兵,负责维护秩序。

  钱大就不行了。每次集中训练时,总是怪话连篇,惦记家里的活,各种不情不愿,武艺练得不咋地,故只能当夫子卖苦力了。

  所以,千万别认为“学习好”没用啊。

  在喜欢白嫖民力的王朝初期,夫子的苦处超越你想象。与之相比,乡兵就要轻松多了,吃饱饭是没问题的,偶尔也能见到点酒肉,尤其是国朝并不缺这玩意。

  临走之时,说不定还能拿个一匹布帛回家,待遇天差地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