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099节(2 / 2)

  “沈州发现汉矿洞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吧?给朕说说,怎么考虑的。”邵树德决定不再纠结这个事情,转而问起了开矿之事。

  其实在后世的时候,就发现过鞍山一带的古矿洞,一共六处。最早的矿洞据说是秦代的,汉代最多。矿洞旁边,还发现了唐朝开凿的古井,矿洞内部,还见到了辽代的瓷器。可见自秦以来,这些矿洞的开发就没断过。

  至于规模为何一直没上去呢?其实也很简单。东北地区的文明发展有一个十分恶劣的诅咒:人口周期性清零。

  司马懿屠辽东,唐内迁高句丽人口,这两次都导致了辽东社会、经济的崩溃。

  司马懿杀人固然不用多说,唐代迁的可是高句丽“上户”,也就是官员、文人、商徒、手工业者等等,基本上成功令其退化成蒙昧状态。

  辽、金两代好不容易发展起来了,东北有了几百万人口,蒙古人又来了,杀戮一空。

  元朝后期,辽东人口渐丰,然后又迎来了残酷的王朝末日,辽东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

  明末,又是一场残酷的杀戮,然后满清大举入关,关外又是一片荒芜。

  这种人口周期性清零的事情,对一地的社会发展真的很伤,屡屡打断文明进程,甚至还大踏步倒退,能发展起来就有鬼了。

  “陛下,缺人。”张全义回答得言简意赅。

  “如果有人呢?”邵树德问道。

  “还得等等。”张全义说道:“等粮食稳定收获个一两年,有了点积蓄,局势也稳定下来后,方可开矿冶铁。”

  “你是稳重的。”邵树德笑道:“其实,辽东盛产肉、鱼、皮子、山野货、木头,很不错了。如果有充足的人力,确实可以成为一块富饶之地。”

  “陛下,辽东最值钱的是土地。”张全义说道:“数千里沃壤,每年收获的粮食是海量,细水长流之下,什么都比不了。”

  “张卿果是干才,一下就抓住了重点。”邵树德说道:“好好干,让朕也开开眼,看看辽东的地能打多少粮食。”

  “陛下,只要能稳定个五年,辽东当可自给自足。”张全义满怀信心地说道。

  五年平辽?邵树德哑然失笑。

  张全义的话其实是有前置条件的。“稳定”、“安定”,纵观历史,大多数时候其实是一种奢侈品,也是有能力的国家所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

  辽东安不安定,全看这次打渤海打得如何了。

  各军基本已经就位,都是精兵强将,士气高昂。渤海内部,其实也有人愿意投靠,优势在我。

  

第018章 亡国之臣

  海东青自由翱翔着,飞过山岗,越过森林,划过一片湖泊,出现在了雄伟的城市上空。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

  渤海国祚二百年,上京作为都城长达一百四十余年,堪称临渝关外第一雄城。

  是的,即便大夏在安东府、营州等地大兴土木,依然没有一座城池比得过上京的雄伟、壮丽与富饶。

  外城周三十多里,已经超过了中原的汴州,与扬州差相仿佛。

  一般而言,城周二十里是正常的州城大小。龙泉府城周三十余里,在中原已经是仅次于长安、洛阳的二线大城。

  皇城周长六里,相当于中原一个县城大小。作为纯办公地点,上京皇城聚集了渤海国几乎所有的衙署,飞檐翘角,雕廊画栋,瑰丽威严。

  宫城城周五里有余,再算上几乎同样大小的园林、液池,这个宫城也算有点档次了,不是什么草头王的宫殿,一般的割据政权,多半还没这么好的皇居呢。

  渤海国二百年的积累与底蕴,恐怖如斯!

  六月初五,渤海国主大諲撰、王后高氏至北苑踏青,随行的还有大量文武官员。

  夏人大举进逼,战事极为紧张,天天都有坏消息传来,大諲撰也是烦闷得透了,故出城散散心。

  与长安一样,上京也喜欢在城外搞一些禁苑,作为王家游乐、行猎之所。

  北苑“北枕忽汗河(牡丹江),南抵王城,西濒大川(牡丹江),东可延至马莲河。”

  其实就是牡丹江与上京城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形开阔,濒山临水,风景优美。渤海国历代君王在此驰马游猎,策杖击鞠。同时,这里还是渤海禁军的一个重要驻地。

  考虑到渤海人曾经去长安考察,绘制蓝图,然后依葫芦画瓢,建设自己的都城。那么北苑有了,肯定还得和长安一样,整个西苑出来。

  事实上是有的。

  上京城西面到牡丹江之间,有一片平旷之地,东西七八里,南北十余里,地貌多样。

  据清代流放宁古塔的文人考证,西苑南缘是低山地带,北与北苑相连,中间是大片的森林、草场、湿地,偶有“石碛数区”作为点缀。渤海人将其改造为了兵营,其实就是上京西面的卫城,与都城呈掎角之势,屯驻禁军守御。

  这片区域的西侧边缘,有石桥连通江中小岛。岛上建有亭台楼榭,装饰考究,金碧辉煌。

  渤海国主有时候会宿于小岛之上,夜听涛涛江水、飞鸟野兽之声。有时候也会在此大宴群臣,留下了许多诗篇。

  渤海,终究是个与高句丽一样文明的国家,并非野蛮人。

  他们在东北的传统汉地之外——一般而言,自秦汉以来,汉人主要活动在辽宁南半部分,辽宁北半部分及吉林、黑龙江二省,极少涉足,视为蛮荒——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

  就文学、农业、冶铁、建筑水平而言,自辽至清,长达千年的时间内,可能是阶段性高峰了。至少,渤海国灭亡之后,没听说过这片区域有多少人会吟诗作画,钻研书法文章的。

  今日大諲撰没了吟诗作画的兴趣,看着郁郁葱葱的树林,和野蜂飞舞的花园,他满脸阴鸷,一副愤怒、生气又无可奈何的模样。

  王后高氏张了张嘴,想要解劝,终究叹了口气,没说什么。

  以裴璆为首的渤海大族成员左顾右盼,窃窃私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