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082节(2 / 2)

  明年他还要去平壤转一转呢。被新罗侵占的别的地方先不谈,至少浿水(大同江)以北的高丽后国三十郡县,他不可能让出去。

  新罗人,每次都趁着中原有事,一步步向北拱,跟偷鸡一样,占一点是一点,最终成功地将国界推到了鸭绿江边,纯恶心人呢!

  八月三十日,邵树德自扶余府南下沈州,同时降下德音:置辽东道,暂辖沈、仙二正州及奉圣、捧圣、护圣、迎圣、忠圣、保圣、礼圣七羁縻州。

  又以秦王邵承节为辽东道巡抚使、州军都指挥使、辽东行营都指挥使。

  以参州刺史张全义为辽东道转运使,负责民政事务。

  以营州刺史种觐仙为辽东道学政,负责教化。

  令沙陀三部二十万众东行至北平府,听候圣命。

  

第085章 府兵与黑土地

  沈州理所沈阳县是从无到有新设的,就在后世沈阳附近。

  为此,就连小辽水(浑河)都恢复了古称:沈水。

  沈州共有七县。除理所沈阳外,尚有:

  盖牟县,前唐盖牟州,今沈阳苏家屯区陈相屯镇塔山山城。

  白望县,原契丹白望城,今新民市三道岗子镇。

  抚顺县,前唐新城州,今抚顺高尔山城。

  辽阳县,前唐辽阳县,今辽阳。

  兴辽县,今鞍山。

  望平县,汉望平县,今海城市析木镇。

  这七个县里,除白望县有不少人口,辽阳、抚顺二县有少许人口外,其余四县基本空无一人。

  没人,听起来比较麻烦,但凡事要辩证来看。有利必有弊嘛,坏处我们都知道,好处则是有大量的处女地可分。

  之前安东府尚有约五千府兵排队等分地,如今全都改到沈州分地。但他们并不是沈州全部的府兵,另有七千多人也将陆续打散分到沈州各地。

  北风萧萧,寒意逼人。

  刚刚打好地基的沈州城外,石君立、李从珂、李从璋三人对坐而饮。

  万胜黄头军跟着圣人一起南归,现在要做出抉择了。

  “还能反了不成?”李从珂气笑道:“我就是不甘心罢了。”

  “不甘心又能怎样?”李从璋瞥了他一眼,冷笑道:“伯父让人带话过来了,莫要生事,安享富贵。”

  “大人他还没活明白呢,居然……”李从珂拿着割肉刀,恨恨地割着鹿肉,气道。

  “别说气话。”李从璋对伯父李嗣源还是很敬重的,闻言敲了敲桌案,提醒道。

  “罢了,我生什么气!”李从珂捡起一块肉,扔进嘴里大嚼,含糊不清地说道:“再怎么着,此番立了功,我也富贵不愁。我所忧者,乃万胜黄头军七千多将士。”

  是的,朝廷拟留下来当府兵的人,就是万胜黄头军的剩余军兵了。

  自打完扶余府后,政事堂、枢密院的人就在军中摸底,询问到底有多少人愿意留下来当府兵。

  因为万胜黄头军此番打得不错,朝廷还算客气。愿意留在沈州当府兵的,效安东府故事,过渡期五年,五年内仍然算募兵,继续领赏。五年之后,基本都分到地了,安心留在各县,扎根沈州,成为朝廷在辽东道的主要军事存在。

  前唐之时,府兵所在的折冲府几乎一半设在关西,占了49%。李唐起家的河东占了25%,河南占11%,河北占了不到8%,也算是李唐腹地的三川占了4%,淮南、江南、岭南各占1%上下。

  从府兵分布就可以看出,在唐廷的眼里,远近亲疏如何。

  但“举关中之兵以临四方”的政策也是合理的,因为当时全国几乎没有常备军,府兵就是主要军事力量。不把主要军力放在首都附近,你睡得着么?

  大夏则已经进入募兵时代。禁军是主要军事力量,多分布在东都洛阳周边。

  有这支当世最强横的野战军队做后盾,夏廷有充足的底气在边疆设立府兵、镇兵,无需像李唐那样防备外地——当年李世民打高句丽,连战连捷,但胜利后,府兵不可能久留当地,于是只能把高句丽人迁走,搬空辽东,在当地设立羁縻府州,慢慢招募长征健儿,试图重构当地的武装力量,可谓成也府兵制,败也府兵制。

  府兵是有“根”的,打完仗,最终还是要回到家乡,回到田庄,回到部曲身边。

  当然,如果唐廷有决心在辽东大举移民,多设府兵,则是另一回事了。但很显然,这违背了“举关中之兵以临四方”的根本政策,终究无法施行。

  后来府兵制败坏,唐廷进入募兵时代,全国绝大多数军事力量在边疆节度使辖区,结果酿成动乱,也从侧面印证了唐廷最初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

  搬空辽东,将高句丽人内迁,以至于契丹、靺鞨、新罗获得了扩张空间,看似奇怪,其实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原因。

  大夏不用这么麻烦。

  安东府八县已经有十二个折冲府,统领一万二千府兵。沈州七县,将来也会设十二个折冲府,领一万二千府兵。如今五千人有着落了,还剩七千。

  “我下去问了问,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的。”石君立喝完半碗酒,心中也有些烦闷,只听他说道:“不当府兵亦可,但万胜黄头军会被合并到其他部伍中,继续南征北战。武夫么,拿钱卖命,本是常理,朝廷发一天钱,咱们就得卖一天命,无话可说。但咱们出征前多少人?整整一万三千!打了半年,损失了近五千,前阵子大疫,又死了千人,而今不过七千出头。嘿,七千将士,明年再来打渤海,或者南下暑热之地厮杀,再打个几年,不得全死光了?儿郎们不傻,白拿五年军赏,还不用打仗,今后有一份传诸子孙后代的基业,没什么不满意的。”

  李从珂默然。

  辽东固然一穷二白,不如中原花花世界。但就像石君立说的,你吃武夫这碗饭,就得卖命。去江南打仗,一个疫病可能就要死不少人,值得吗?打个三五年,谁敢拍胸脯保证自己一定能活下来?

  与其那般,真不如留下来当府兵了。抓渤海、奚人、契丹、高句丽过来当部曲,耕种一百五十亩地,养上一大堆牛羊,再讨个小妾,生一大堆娃,这日子不带劲吗?

  说句难听的,有的禁军士卒都动心了,他们若要争,你还不一定争得过呢。名额有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