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070节(1 / 2)

  之前的战斗,他们俘虏大概三四千,城内三千余人又集体投降,去掉被他们斩杀的两千人之外,野外大概还有七八千人四散奔逃。

  由萧敌鲁出面遣人招抚是正道。能收拢多少是多少,控制在己方手里,总比被契丹人收容整顿后再反过来与他们厮杀要好。

  开战以来,他击杀耶律觌烈、生擒述律婆闰,俘获老弱妇孺十万以上,牛羊马驼百余万,战功赫赫。凭此其实已经可以得爵,但如果想让圣人印象更深一些,那就得想点其他办法了。

  “给梁帅、圣人报捷。”入城之后,见到己方士卒接管了各个角落,李绍荣心下大定,立刻吩咐道。

  “遵命。”信使领命之后,九人分成三批,一批前往来路,两批前往和龙宫。

  九个人带了五十余匹马,一路疾驰,最迟三日即可呈至圣人案头——如果没半途被人截杀的话。

  李绍荣又亲自进了一座宅院,确认述律平本人是否完好。

  这女人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指导三个孩儿缝制皮裘。

  李绍荣看了一会,暗暗思忖:“夜长梦多不是好事。待飞龙军抵达,就把此女一家子送走,到手的功劳若丢了,那真是懊悔死。”

  说罢,便转身离开了。

  北楼城内的气氛稍稍有些不安。尤其是一些人在得知上头已经开城投降后,下意识反抗,被当场镇压。还有人试图出逃,也被捉了回来,枭首后悬于各处,警示他人。

  铁骑军的人数太少了,在城外留了两千余人,进城的只有九百战兵、一千辅兵。不得已之下,令萧敌鲁带着属珊军协助弹压。

  他只需要撑过明天。最迟明天夜间,飞龙军便可抵达,届时北楼这边就再也翻不起浪花了。

  至于接下来去哪里,那要看梁汉颙的意思。

  方才已经有情报传来,契丹北撤的男女老弱,大概分三部分。

  人数最多的一路便是眼下被他们突袭的北楼了,大概有二十多万人,以回鹘述律部、契丹品部、楮特部、遥辇氏自领部落、迭剌一部及六部奚等附庸部落。

  其次是由耶律匣马葛带的前往鄚颉府的一路,以契丹乙室、乌隗、涅剌三部为主,外加迭剌一部及附庸部落,大概有十万人出头。

  这两路之外,还有向北撤往室韦界的一部,以突举、突吕不部及迭剌一部为主,外加附庸部落,人数将近十万。

  另外两部分人的具体位置,目前还不太清楚,因为他们自己之前的联络都极少,且一直在缓慢移动,很难确切探明。

  但没关系,慢慢搜索就是了。甚至可以让契丹人自己骗契丹人,尽可能抓捕更多的牛羊丁口。

  没有老弱妇孺和牛羊,契丹骑兵就是无源之水,灭之易矣。

  ※※※※※※

  “能拿多少是多少,不要耽搁。”阿保机果断下令。

  欲稳等人兴奋地应了一声,下去吩咐了。

  他们刚刚攻破了夏人的一支运粮队,将两千州兵土团杀戮一空,大把粮食、军资成了他们的战利品。

  但这种活渐渐干不下去了。

  一是因为夏人开始调集更多的人手跟随运粮队。尤其是那些没用的骑兵,在草原追不上契丹骑射手,但在近距离护卫粮队时,先躲在步兵身后,待契丹轻骑马力衰竭之时,纵兵冲杀,令他们损失不轻。

  这种擅长冲突的骑兵,只有可汗亲军能够勉强应付一番,大鹘、小鹘二军都不行,更别说那些部落牧人了。

  再抢下去,其实不怎么赚,甚至可以说亏本。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发现夏人的粮道似乎没怎么受影响。

  他们在每个城池内都囤积少则十余万、多则二十万斛粮豆,你一时攻破个把运粮队,影响最多三万斛。夏人统筹一下,后面多发运粮队,多派护兵,差不多也就解决了。

  存粮的城池,就像一个蓄水池,干旱时开闸放水,下雨时多储存水,起到了调节粮食供给的作用。

  基于这两大因素,阿保机判断再打下去也不会有任何结果,根本断不了夏人的粮道,不如果断撤退。

  海里牵着马儿站在一旁,心中忧虑。

  他的想法和阿保机差不多:之前制定的计划,有点想当然了。

  夏人兵分四路,共伐契丹。

  根据最新得到的消息,渤海国那一路已被彻底击溃。而且还有一个大消息,渤海国主大玮瑎病死,其子大諲撰灵前即位,诏令王叔大澍贤班师。

  这一路,已经彻底失去了威胁。

  辽水那一路,夏人兵少,他们的人也极少,不值一提。

  真正麻烦的是平地松林那边。

  耶律曷鲁到底能不能守住仪坤州,不让夏人突出来?海里最担心曷鲁忍不住,与夏人决战,六万对五万,看起来有兵力优势,但他怀疑要被一举击溃,那样就完蛋了。

  至于正面,谁都知道顶不住。

  夏人一步步推进,只要他们不急于求成,还是按照目前步步为营的策略,每隔一百多里修建城寨,耶律释鲁将毫无办法。

  现在——是时候调整战术了。

  “走!”眼见着牧人们解下了挽马背上的皮套,将一个个粮袋堆好,阿保机毫不拖泥带水,下令撤走。

  “霞里有消息传来没?”临走之前,他突然问道。

  耶律霞里带人与沙陀骑兵交战,且战且走,往西北方向去了,算是为阿保机等人挡刀,他当然要关心一下。

  “还没。”海里答道。

  “今天初几了?”

  “六月十一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