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917节(1 / 2)

  “嗯。”邵树德点了点头,旋又笑道:“晚上朕亲手给你脱去衣物,再换上里间的羊毛小衫,爱妃可试试看。”

  张惠脸红了,轻笑一声,道:“官家就会捉弄人。”

  看到她这副媚态,邵树德心下大爽。

  张惠已经完全把他看作自己的男人了,哪怕是迫于现实,也让邵树德喜悦无比。

  “毛衣,质量是越来越好了,产量也是越来越大。”邵树德说道:“不能松懈,还得继续改进。”

  少府制作的毛衣,质量自然是十分之好的。制作过程中,邵树德甚至亲自去监督过一两回,发现绵羊身上细长的软毛越来越多,不再需要特别拣选了,显然是品种逐步改善的结果。

  今年云州大战,北风劲吹之时,羊毛军服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穿过的都说好,御寒能力确实强。

  其实敦煌早就进献了棉花,灵州也实验性质地小范围种植了一批,御寒能力也不错。

  那个品种与后世看到的大不一样,不知道是哪里传过来的。老实说,北方适合种植的地方不是特别多,且随着气温下降,适合种植的地方会越来越少,除非你培育出新种。

  而且棉花有两个巨大的缺陷:挤占耕地、消耗肥力。

  挤占耕地是很明显的。一亩地种了棉花,它就只产棉花,没有别的收获,且产量似乎也不高。

  但一亩地种豆科牧草养羊的话,羊除了产毛之外,还有肉、奶、皮之类的额外产出。

  棉花也十分消耗地里的养分。

  能量是守恒的,你的农作物不会凭空长出来,必须要消耗各种营养成分,棉花的消耗十分之大。但豆科牧草可以固氮,能补贴地里的养分,羊粪还可以肥田,对于维持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

  所以,品种、耕地、肥力、产量等多种因素制约下,就目前来看,北方是不可能推广棉花的。那么,御寒的主力就只能是羊毛了。

  少府和民间对羊毛的研究也日渐深入。

  羊毛脱脂技术,现在已经普遍使用纯碱了。此物在关北很多,尤其是天气寒冷的时候,草原上密密麻麻的盐湖底部会析出大量纯碱,去脂有奇效,且产量很大,成本不高。

  而在此之前,邵树德曾开玩笑,可以用尿给羊毛去脂。好吧,也不是纯玩笑了。其实欧洲人一开始就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后来匈牙利盐湖的开发,产出大量纯碱,取代了臭烘烘的尿去脂技术。

  草原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盐,无论是食用盐(氯化钠)还是纯碱(碳酸钠)。阴山诸部的牧人,冬天的一大工作,就是打捞盐湖中的纯碱,售往中原。且随着中原农牧并举的生产模式日渐扩大和稳固,这项生意的规模也日渐扩大。

  北衙理蕃院、枢密院都曾经提起过,有蕃部酋豪热衷做生意,堕落腐化,穷奢极欲,满身铜臭。普通牧人也得到了不少好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战斗力有所下降。

  他们认为,再这么搞下去,至少碛南诸部蕃人会越来越堕落。将来一旦有更凶恶的敌人逐水草而居过来抢地盘,他们多半打不过。

  邵树德对此批示:“知道了。”

  他暂时不准备做出任何改变。如今人少地多,非常适合三茬轮作制。此番打契丹,收获牛羊马驼四十余万头,足够数万户百姓完成农业改革。

  一切尽在掌控中,没有改变的理由。

  “官家之志,超越古之贤君多矣。”解决了长女之事,张惠也不吝奉上各种溢美之词。

  “那可得要有奖励。”邵树德说道。

  “官家要何奖励?”张惠吃吃笑道。

  邵树德拿出了少府制作的黑色眼罩,戴在头上,附在张惠耳边,低声解释。

  

第071章 工程与裁军

  建极二年十一月初十,邵树德下朝之后,直接去了国子监。

  “陛下,方城隘口陂池修建之事,若工部定下计议,臣觉得可以做。”萧符早就知道圣人要和他谈这件事,早早做了功课。

  “哦?上次问你,你还含糊不清,这次怎地就这么笃定了?”邵树德奇道。

  “臣已带营建科学子前往方城县踏勘。隘口其实并不短,亦有河流所经,取水不难。开挖个陂池,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萧符说道:“臣所担心的,那是水不够,陂池蓄不满,那一年可行不了几次船。”

  “踏勘过后,觉得可以蓄满?”邵树德问道。

  “回陛下,营建士们选取了两处适宜开挖陂池的地方,建议修两座陂池,同时蓄水。”萧符答道:“此事工部亦派人参与了,都觉得可行。”

  邵树德将目光转向工部侍郎杨涉,问道:“杨卿,此事果真可行?”

  “陛下,臣以为可行,但需要人力。”杨涉答道:“昔年陛下初入洛阳,曾令国子监学生记录洛阳周边河道宽度、水深,以及一年下多少雨。臣听闻之后,茅塞顿开。而经过数年收集,国子监录得洛阳一年下雨十掌左右,山区或可达十余掌。”

  掌,是评价战马肩高的计量单位。一掌大约十厘米。也就是说,此时洛阳的年降雨量在一千毫米左右,山区甚至超过一千毫米。

  而这,也是山洪屡屡爆发的主要原因。今年秋天,流经上阳宫的洛水就暴涨,显然汇入了大量山区洪水,为此不得不紧急加固工程内的堤坝。

  “萧卿?”邵树德又询问萧符。

  “确实有这么多雨。”萧符回道:“国子监记录数年,发现雨量比起几年前略微少了一些,但还在十掌的样子。”

  邵树德默默点头。

  好一个降水丰沛的年代啊!一千毫米的年降水量,注满了河流、水库,滋养了农田、牧场,繁荣了水运、商贸。不敢想象,如果这个数字削减一半,河南会变成什么样子。

  国子监的数据统计或比较粗糙,但趋势确实明了直观的。邵树德注意到了萧符的话,原来最近几年,洛阳的降雨量是在慢慢减少的。

  这个过程很缓慢,中间可能有反复,但大趋势应该不会错。

  每一个大气候周期,无论是冰期还是暖期,中间确实有反复。冰期内,有反弹升温的小暖期。暖期内,也有气温下降的时间段。

  但我们看的主要是大趋势。邵树德希望这几年的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来一波反弹,让处于战争之中的百姓喘口气。

  “那就建吧。”邵树德说道:“人手之事,朕来想办法,征发百姓也好,发放俘虏也罢,总之不会少的。不过,在此之前,最好先把晋襄一等国道再往前修一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