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875节(2 / 2)

  “臣实不知陛下有如此雄心壮志,惭愧。”胡真肃然起敬,道:“安东、青唐之地,数百年胡风腥膻。即便前唐鼎盛时期,当地蕃人也远远多于汉人,陛下迁蕃人入中原,再迁汉人实边,如此数十年,情形或大不一样。不过——”

  “你还卖起关子来了?”邵树德笑道:“讲。”

  “陛下,臣以为魏博百姓最好不要迁往边地。”胡真说道:“他们野性难驯,很容易生乱,不如迁往山南东道。荆南赵匡凝,辖地甚广,然经秦宗权涂炭,李侃死后又互相攻杀,人烟稀少,可多加安置。”

  邵树德倒背着双手,默默思考起来。

  如今夏国疆域范围内,能安置大量移民的,基本就几块地方了。

  其一是安东府。地广人稀,黑土地又肥沃,全吃下魏博人口都没问题。

  其二是原山南东道。本来开发程度就低,又被秦宗权祸害过,江陵被围攻之后,城内甚至只剩下了几十户人家。

  其三是青唐地区。这也是一块历来被人忽视的地方,开发程度很低,但平原众多,也不缺水,重点开发的话,百万人都安置得下。

  剩下的都是零零散散的小块地方了,潜力不大。

  至于在河南、关西分散安置魏博百姓,则不可行。或许可以吃下一小部分,但终究吃不下太多。更何况未来还有幽州、易定、成德、沧景四镇,这都是人口密集区域。

  也就是说,你想分散安置是很难的。他们巨大的体量,注定了会形成相当庞大的聚居区,除非你不打算移民了。

  “明日政事堂先议一议,随后朕召开延英问对。”邵树德说道:“朝廷需要拨多少钱粮、牲畜、农具、种子出来,又要安排多少官员管理,派多少兵马屯驻,都要有个章程。”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趁着现在还能随意盘剥百姓,还可以随意“苦一苦”百姓,抓紧把百年大计给办了。待到天下太平之后,事情便没这么简单了,移民成本也会暴增,甚至荒地都变成有主的,没有土地给移民了。

  “遵旨。”众人应道。

  “另者,在同、华、京兆府等地招募少地、无地百姓至安东府。”邵树德说道:“告诉他们,去了安东府,一丁授田一百五十亩,让你们当府兵。日子须不比在关西差了,甚至更好。”

  胡真、封渭一听,心中了然。

  横山党项、关西的苦哈哈们当府兵,掌控武力,这是为了对冲魏博百姓移民安东所带来的隐患了。

  陛下果然是防了他们一手。

  

第019章 讨论

  “陛下,真要迁移魏博百姓么?”延英问对又换到了上阳城的芬芳殿内,中书侍郎宋乐一脸严肃地问道。

  “朕意已决。”邵树德很肯定地说道。

  他很清楚,宋乐并不是反对他,而是想再一次确认他的想法,因为这是非常重大的国策,牵涉到方方面面,马虎不得。

  更何况,事情仅止于魏博吗?未必。

  “臣明矣。”宋乐坐在椅子上,道:“然陛下可知世间之事,有得必有失?”

  “宋卿但讲无妨。”邵树德伸手,示意他讲下去。

  “移民之事,花费不小。若止万户,各地可以维持。两万户,支应得就很勉强了。”宋乐说道:“设若一户五人,一年便需二十斛粮。移民之后,第一年需给足口粮,第二年酌减,第三年便可缓过来了,少少发给一些即可。臣遣人翻阅了河阳档籍,一户百姓,从其出发之时,到可自给自足,算上口粮及种子,前后花费约百斛粮。若一年一万户,年费便是三十余万斛。如果实在紧缺,移民可采集野菜果蔬,或可充抵部分粮食,但一年二十五斛是最少的了。”

  邵树德静静听着。

  宋乐治理过很多地方,比如关北、河阳等地,长期处理一线移民事务,对此很有发言权。换言之,他是专家,他的话是有极大参考价值的。

  “臣昔镇河阳,孟怀二州可以说是移民发展起来的。”宋乐继续说道:“其时华州百姓主要靠河中接济,蕃人民户靠从军得来的粮赐渡过最艰难的前两年。陛下亦曾在唐邓随、襄阳移民屯垦,所耗费之数目,应也是这个数,大差不离。陛下若要迁移魏博百姓,须得好好估算下地方州县承受能力,不仅仅是移民花费,还有驻军花费。”

  “襄州现有多少人?”邵树德转头问向户部尚书裴枢。

  “启禀陛下,襄州七县,久经战乱,转输各方,赵匡凝移镇之时,又……”裴枢清了清嗓子,说道。

  “直接说多少人。”邵树德打断道。

  “建极元年计有41200余户、20万9000余口。”裴枢答道。

  这种高层次的问对会议,当然要提前做准备了,事实上户部一些下僚官员也参加了,以备圣人垂询。

  “朕移民好几年,还是只有这么点人么?”邵树德叹了口气,道:“好了,不必多解释。折宗本在南边打仗,户口不丰是正常的。二十万人,那也就够安置一万户。不,还得匀出一部分粮草支持威胜军征战,百姓还要服徭役,五千户顶天了。宋卿以为如何?”

  “陛下,这便是臣想说的。”宋乐回道:“襄州本可接纳一万户移民,然汉东战事不断,消耗甚大,便只能收纳五千户了。若停了汉东战事——”

  “此事容后再议。”邵树德说道。

  “唐邓随三州呢?”他又问道。

  “唐邓随三州十七县,现有93200余户、42万400余人。”裴枢答道:“最近五年,流入了大量关西蕃汉百姓,亦有效节军士家人,故增长极速。此三州也要供给汉东战事开支,镇内还要修路,新迁来的相卫、河中百姓要到明年才能完全自给。迁移魏博百姓至此,或有困难。”

  又是汉东战事!邵树德无奈。

  不过说实话,他也不是很想迁移魏人到唐邓随了。已经去了那么多,虽说都是效节军家属,在魏博人人喊打,但终究不是他的基本盘,消化是需要时间的,短期内确实不宜再往那边塞人了,况且似乎也没那个余力,除非汉东战事停下,大军北上洛阳就食。

  “可否从河南道调拨粮草?”邵树德又问道。

  “若陛下攻取魏博全境之后,休养生息,或可支持。”宋乐说道:“魏博战事迁延日久,十余万将士厮杀不休,六十万百姓转运资粮,消耗极大。河南给复三年之后,刚缓过一口气,结余并不多。”

  邵树德暗暗盘算了一下,感觉情况没宋乐说得那么严重,他的话有夸大的成分,核心是换着法子劝自己不要打仗。但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想了想后,说道:“今岁重点处理魏博之事。打下博州,收复零散军镇、县城之后,便退兵休整。河南道或可征调夫子、粮草,转运至襄阳,宋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宋乐赞道。

  “陛下,臣以为襄阳可以迁移魏博百姓,但不宜过多,一年五千户足矣。”中书侍郎陈诚奏道:“鄂州地处要衢,然荒芜多年,或可利用一下。”

  “杜洪可在?”邵树德喊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