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847节(1 / 2)

  “准。”皇后立刻同意。

  封彦卿又看不下去了,你俩好歹装一下啊。

  “皇后、太傅,河西民情复杂,还得猛将镇之。”老封怕别人看出问题。

  邵树德假装思索了一下,问道:“何人可为河西都指挥使?”

  他也注意到了今天这场问对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而何皇后这个蠢女人又一副恋奸情热的样子,让他微微有些尴尬,于是故意征求他人意见。

  “皇后、太傅。”萧蘧恰到好处地出马了,只听他说道:“铁林军左厢兵马使郭琪纵横有谋,沈毅多勇。守能重固,战必先登。可任此职,定保河西无虞。”

  郭琪年轻时与吐蕃厮杀,肠子都流出来了,塞回去继续砍人,勇猛无匹。今年五十有余,年纪大了,确实不适宜再在禁军一线带兵,让他去当河西州军都指挥使,正合适,想必他本人也很乐意。

  皇后又把目光转向邵树德,邵树德悄悄瞪了她一眼。

  “那……那便让郭卿任河西道都指挥使吧。”皇后磕磕绊绊地说道。

  谈完河西道的事情,宰相裴贽又提起了陇右、关西置道之事。

  陇右道下辖河、渭、兰、秦等十一州,近来又有叠、宕二州羌种酋豪屡次前来互市,如果好好操作的话,是可以有十三州之地的。

  关内道地方不大,但州郡很多,计有京兆府、乾、耀、同、华、金、鄜、坊、延、丹、邠、宁、庆、泾、原、岐、陇、凤、兴、洋二十州。

  邵树德在这两地根基深厚,群众基础较好,人选怎么安排都关系不大了。

  在封彦卿、萧蘧帮着下场打了两次“假球”后,他继续开始了一言堂。

  十七岁的嫡长子邵承节任关内道巡抚使兼西都留守。

  原陇右节度使韦昭度原地转任陇右道巡抚使。

  又任原武肃军节度使李柏为关内道都指挥使——武肃军肯定是要罢镇了,就在这几日,如果李柏抗拒,这个补偿他的职位自然就没有了。

  任龙就为陇右道都指挥使。

  龙就是原肃州刺史、河西节度副使、龙家部酋长,在当地势力不小,几万丁壮还是拉得出来的。这些年比较恭顺,肃州改土归流之时没有抗拒,而且派到中原的玉门军五千人也被吞并了——该部在打朱全忠时可是鼎鼎大名,不是因为战斗力,而是红颜色的头发实在太过扎眼。

  李柏、龙就这两份任命,都属于补偿性质。

  政治,就是需要不断平衡,邵树德也不想坏了自己的名声,过河拆桥可不怎么好听。

  “卿等既无异议,便准太傅所奏。”皇后见大家都没有话说,立刻吩咐起草任命制书。

  她不太懂政治,但懂男人。

  太傅花费了很多心血力推的东西,她没有理由阻止,也不想阻止。

  哪个男人能给她的生活带来保障,能给她幸福,她就听谁的。

  亡国皇后,还有什么可说的。站好最后一班岗,讨得太傅欢心,让自己和三个孩子能继续富贵无忧下去就行了。

  什么家国大义,我是女人,管不了那么多。

  封彦卿也有些感慨。

  先是梳理南衙禁军、北衙蕃兵,把军队的管理、调动、出征正规化了。

  接着是分置诸道,把天下诸刺史的兵权收了回来,然后军政分离,巡抚管民、都指挥使管兵,互不干扰。

  这些东西,其实不是没有人想到过。但想到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

  夏王做到了,也是靠二十年赫赫军威,真的很不容易。

  

第082章 框架

  夏国先后设置了直隶、河南、淮海、关内、关北、河西、陇右七道,这是如今洛阳官场的核心议题。

  正三品的巡抚使之下,还有正四品下转运使、刑狱使、都指挥使、学政,这几个官职下边还各有佐贰官员,一时间掀起了惊涛骇浪,很多有志于新朝的官员、士人虎视眈眈,争抢不休。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宋乐、陈诚、赵光逢三人陆续返回洛阳。

  宋乐先至,邵树德在新装修好的麟趾殿内等着他。

  麟趾殿在甘露殿之西,殿前东曰神和亭,西曰洞玄堂,皆已完工。

  事实上整个上阳城,观风殿组团、本枝院组团、化成院组团、麟趾殿组团都已完工,投入使用,芬芳殿组团进入了后期的装修之中,数月后便可使用。由永寿殿、椒房殿为主的小上阳宫组团的建设进入了后期,明年年初肯定也能投入使用。

  届时,整个上阳宫城便完工了,历时五年。比起大神隋炀帝修建宫殿的速度慢了好几倍,但也不差了。

  邵树德很喜欢上阳宫,因为环境优美,居住舒适,与紫薇城的庄严、厚重、华丽完全不一样。如果有可能,他以后会尽量在上阳宫理政。

  军队整饬好了,诸道分置也定下了,下面是政府机构的改组,或者说重组。

  宋、陈、赵三人,跟了自己很多年,不给他们个交代是不行的,具体何职位,他还要通盘考虑。

  以前是做蛋糕,现在是分蛋糕,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殿下尚未登基,最好不要堂而皇之流连宫阙。”宋乐进来了,眉头一皱,谏道。

  “无妨,我是修宫阙制置使,经常来往宫殿,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邵树德说道。

  宋乐一窒,第一道谏言就被轻松化解,气势顿时提不起来了。

  “哈哈。”邵树德笑了笑,上前拉着宋乐的手,道:“先生为我良师益友,每每言之有物,切中要害。我知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