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842节(1 / 2)

  “先离开宫城。”卢光启起身说道。

  独孤损点了点头,跟着起身。

  他俩匆匆离去,出了含元殿南侧的乾元门,过横街,又往应天门而去。结果才刚到这边,周围传来凌乱的脚步声和甲叶碰撞声,还有人抽刀出鞘,呼喝声连连。

  二人心中有鬼,惊骇欲绝。

  “拿下!”一名军校下令道。

  如狼似虎的卫士冲了上来,将二人制住,然后塞进了马车,驶往卫尉寺。

  几乎与此同时,外城多个里坊也有军士出入。

  旌善坊,前明威将军梁待宾宅内,卢光启全家数十口被抓捕。

  修行坊,前剑南东川节度副使支讠斤宅内,独孤损全家数十口被抓。

  ※※※※※※

  倒霉的不止他们两个,事实上抓捕行动持续到了深夜,共有数十名大小官员及其家人被抓捕归案。大牢都塞不下了,不得不拿了个废弃军营关人。

  当夜又降下大雪。

  寒风之中,男女老少瑟瑟发抖,哭声不休,似乎在为即将落幕的大唐天下吟唱挽歌。

  

第076章 秉政

  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廷大清洗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洛阳。

  当然还有更劲爆的。

  正月初二,圣人降下德音,以疾为由,令皇后何氏临朝,处理政务。

  正月初三,以椒掖之内,人数犹多为由,放散了一批宫人。

  正月初四,以谋危宗祧为由,诛卢光启、独孤损以下数十人,并流放其家,宣示天下。

  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让人放假在家也不得安生,慢慢开始消化这一连串的冲击。

  不过也没时间给他们消化了,正月初五很快到来,在京文武百官朝参——国朝春节放假七天,前三后四,即元旦前放三天,元旦开始放四天,正月初五上班。

  这是一次常朝,依然十分引人注目。

  有资格常朝的官员,如五品以上文武职事官、八品以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能来的基本都来了。

  朱朴骑马来到了天津桥畔,却见这里站满了军士,不断说着什么。

  “前方何故?”朱朴问道。

  仆人快步上前,不一会儿便回来禀报:“卫尉寺的人说,皇后在上阳宫观风殿临朝,请诸官自提象门而入。”

  朱朴若有所思。

  正如含元殿是紫薇城的正衙一样,观风殿是上阳城的正衙,高宗、武后于此听政,武后还朝之后,甚至还住在这里。何后莫非想学武后?

  旋又自失一笑,洛阳两大内,出了元日那档子事后,怕是已经完全落于太傅掌控之中,与国朝初年大不一样了。

  过天津桥之后,朱朴先向北,再朝西,很快便过了提象门,到了上阳宫城的地界。

  朱朴没来过上阳城。进来了左看右看,发现已经整饬得非常不错,心中欢喜。

  谁乐意看断壁残垣、枯枝败叶啊?国势本就不振,生计本就艰难,再不多看点美好的东西,难道想忧虑成疾?

  朱朴继续向西,然后穿过观风门,正式进入观风殿。

  宰相高官皆被引入偏厅暂歇,其余官员于殿前庭院中肃立等待。

  “太傅。”朱朴一眼便看到了邵树德,立刻上前行礼。

  “朱相。”邵树德起身还礼,道:“方才正与萧相谈起诸部缺额,不知朱相可有人选?”

  这里所谓的“缺额”,其实就是清算卢光启、独孤损党羽后,空出来的官位。小官小吏,邵树德不会在意,可以作为甜头给出去,拉拢别人。但吏部尚书、侍郎这类职务,他却不可能放出去,这都是很有前景的官位,说是宰相预备役也不为过。

  “并无人选。”朱朴答道。

  他知道,夏王是要让他治下朔方、河中、宣武三镇幕府的人陆续进入朝堂了。之所以这么问,也就是客气下罢了。

  邵树德点了点头,又道:“绛州薛贻矩,先帝乾符四年(876)状元,历任度支巡官、集贤院校理、拾遗、殿中侍御史、起居舍人等职。光启三年(887)外放,任渭州刺史、陇右幕府行军司马、忠义军节度副使,我欲表其为吏部尚书,朱相以为如何?”

  “甚善。”朱朴还能说啥。

  看看这个薛贻矩的履历,就知道他是什么人了,邵氏集团骨干成员没跑了。

  “吏部侍郎该给何人?”朱朴忍不住好奇心,问道。

  “我欲表前忠武军衙内都指挥使赵麓为吏部侍郎。”邵树德说道。

  作为第一个主动献土的割据藩镇,邵树德不介意给予赵家优待。

  本来他想让赵珝当吏部尚书的,但他身体不太好了,卧床不起,显然无法履职。不过没关系,赵家的这份恩荣自然会有人继承,于是赵麓便走马上任,即将担任吏部侍郎。

  如果兴元府的诸葛仲方也愿意入朝为官的话,邵树德同样不介意给予高官厚禄。但他现在还在犹豫扯皮,嫡长子邵承节快失去耐心了,邵树德也快失去耐心了。四万军士,大过年的在外,不可能陪你继续耗下去,再不答应,就要动粗了,届时或难以收场。

  “许州赵氏,也算恭顺了。”朱朴叹息一声:“若天下藩帅都这般,也就没那么多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