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806节(1 / 2)

  捧日、捧圣二军,并不值得忧虑,战斗力还不如他的淮军老部队。

  “大王,兵凶战危,谁知道敌军打的什么主意?”见杨行密不语,高勖急了,不住劝道:“还请大王坐镇临淮,遣骁将北上即可,若遇夏贼大队,再全师北上不迟。”

  临淮县就在淮水附近,杨行密屯于此处,自然是安全的。高勖如此建议,摆明了不看好此番北上征战之事。

  高勖是老人了,也是为他着想,意见不能不听。杨行密想了想,道:“那便遣拔山军北上。”

  拔山军是拔山都发展而来,最初是七千孙儒降兵,后加入了三千淮军精壮,打散后混编,已有数年。在润、常等地,与据有两浙的钱镠部交锋多次,胜多负少,也是一支劲旅了,属于老杨手里的主力之一。

  衙内军与之类似,六七千北归人,配了三四千淮军及招募的徐州武人,编制一万出头,常年在南方作战,曾与苏州刺史杨师厚联合作战,大败过顾全武部。也与庐州兵合作,数次攻入寿州,击败过朱景。

  另有宁国、奉国二军,各有万人,和拔山、衙内一样,北归人混搭徐、淮旧军精锐,整编后上战场,曾配合田覠,大破昇州冯弘铎,又在太湖击败过浙西军,战绩也不俗。

  当然老杨的心肝宝贝还是黑云长剑军。

  黑云长剑军其实是两支部队,即黑云都和长剑都,最初有五千人,是从十余万孙儒降兵中精挑细选出来五千精兵。战力强横,军纪极差,凶残无比。杨行密有时候都觉得驾驭不住这支猛兽,与李罕之的兽兵是一路货色,不过老杨比李罕之有钱,手腕也更出色,能够收伏这些人,稍稍约束住军纪,让他们卖命罢了。

  黑云都是骑兵,两千五百余骑,柴再用为指挥使。长剑都六千余步卒,李简为指挥使。

  这几支部队,加上有千余骑规模的云骑军,算是老杨的主力了,也是他能掌控的核心武装力量。东征西讨,压服各路诸侯,全赖于此。

  拔山军指挥使袁桢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天就带着车辆北上。

  他们沿着汴水西岸行军,舟师携带粮草物资随行,直奔虹县而去。

  二十五日,杨行密按捺不住,自领淮军主力两万余人北上,与拔山军保持着一天的距离。

  盱眙镇将张训亦将兵数千渡河,随时援应。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历史上的那场清口大战:杨行密以三万北归人为主力,配属朱瑾、史俨、李承嗣的上万骑兵,外加一两万地方州县部队,对上朱全忠的八万大军。

  时移世易,一切是那么地相似,一切又看起来完全不同。

  ※※※※※※

  四天的时间,李唐宾部南行了足足一百四十里,可谓神速。

  现在他们遇到阻碍了。

  战场上总会遇到各种破事。有的是纯粹的意外,有的则是必然。

  杨行密临西进前,吩咐拓跋仁福的三千骑兵自楚州渡河北上。

  拓跋仁福动作不慢,接到命令后就北上了。在泗州涟水县领取补给之后,继续行军,然后在沭阳、涟水交界处,与夏军不期而遇。

  可以说是意外,也可以说是必然。

  双方的斥候早在几十里外就发现彼此了,结果还一头撞上,只能说是共同的选择。

  担任先锋的龙虎军副使华温琪没有丝毫畏惧,继续行军一段距离,然后找了个合适的位置,下令结阵。

  辅兵们动作迅速,将辎重车辆围起来,构成了多个圆阵。

  战兵们手持步弓、长枪,严阵以待。

  轮换的战兵、辅兵席地而坐,谈笑风生。

  龙虎军虽然是杂牌,但战斗经验却很丰富。他们最初为梁王朱全忠效力,屯于濮州南境,长期对抗朱瑄、朱瑾兄弟,厮杀频繁。

  投靠夏王之后,与阎宝、朱瑾交手多次。

  这样一支部队,自然不会太过畏惧骑兵,毕竟被朱瑾冲过好多次了,知道该怎么做。

  拓跋仁福策马驰上了一处缓坡,居高临下俯瞰全局。

  夏兵一共四千人,战、辅兵各半,看起来经验丰富,十分干练。

  他感觉这仗不好打了。

  有辎重车辆遮护,骑兵没法直冲过去,只能在外围兜圈子。

  事实上目前战场就是这个情况。

  千余骑围着车阵左转转,右转转,始终找不到下口的地方。有人按捺不住性子,策马冲上去奔射,结果连人带马,被步弓射得跟个刺猬一样。

  没人敢继续冒险了,双方僵在了那里。

  龙虎军步卒站在辎重车辆之上,挥舞着长枪,大声嘲笑、辱骂。

  拓跋仁福的部众不甘示弱,纷纷回骂。

  这场战斗显得有些滑稽。

  “最烦这些见多了阵仗的老油子了。”拓跋仁福暗叹一声晦气。

  南投杨行密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曾经随军出征江西饶州。

  战斗中,他的骑军遇到了一支三千多人的江西步兵,他们同样环车为阵。当是时也,拓跋仁福只率部作势冲了一下,贼军便动摇了,冒险抵近驰射后,敌军竟然直接溃了,打得那叫一个轻松惬意。

  但狗日的刘知俊,死硬死硬的。那些步兵,竟然还敢嘲笑辱骂他们,浑然不当回事。

  僵局维持了好一会,龙虎军似乎不耐烦了,辅兵行动了起来,改变了一下阵型,圆阵变成了一字长蛇,竟然继续前进了。

  军士们在车阵的掩护下,人披甲、弓上弦,保持着警惕。

  这风采,和当年刘寄奴的北征大军别无二致了。只不过当年人家玩得更花,护卫两翼的四千辆大车上还挂着幔布,你都不知道他们在里边做什么。

  拓跋仁福的骑兵在外默默跟着,时不时派人上前挑衅,不过都被步弓驱散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