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608节(1 / 2)

  汴水默默流淌着,船只停靠在码头上、水门边,樯橹如林。

  树木郁郁葱葱,春天来到之后就可劲生长着。

  官道经过整修,平坦笔直,延伸到远方的天际边。

  好一幅壮丽的山河图景!

  只可惜,战事一起,这些东西都将灰飞烟灭。

  作为谋士,韦震当然是有军事经验的。他看得出,葛从周兵败之后,郑州兵力空虚,零星的抵抗阻止不了夏人,多半很快就会沦陷。

  最迟明天入夜前,夏贼骑兵就会进抵汴州城下,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按照贺德伦的说法,贼人多骑兵,少步卒,那么还不用太过担心,毕竟骑兵没法攻城。但这事没法久拖,拖得越久,贼人就越可能调集大军过来,包围汴州。

  该通知的人都通知了。

  颍州前线派人去了,许州前线派人去了,朱珍、张廷范那边也派人去了,各州都派人去了。没其他办法了,只能秣马厉兵,死守待援。

  但局势还有可以挽回的地方吗?韦震不确定,但他倾向于认为有。

  他没有请求朱珍入援汴州,一是没资格指挥朱珍,二是没必要。汴州没有问题,夏贼没有任何机会拿下,该担心的是其他州县,甚至是梁王、庞师古的两路大军。

  “还有魏博!”韦震拍了下额头,叹了声气,真是忙中出错,差点忘了这茬。

  ※※※※※※

  梁王府邸之内,张惠召集了诸位姬妾,劝说她们拿出部分珠宝、首饰之类,一并捐出来,充作军士赏赐。

  劝说的过程还算顺利,这可能得益于张惠平日里对府中姬妾们的恩泽,以及处事公平、公正所带来的威望。

  让府中管事带人去取财宝之后,张惠又留了几人下来,都是梁王平日里最宠爱的:石氏、陈氏、李氏。

  石氏是石彦辞之妹,祖籍凉州,有粟特血统,其异国风情甚得梁王喜爱。

  石彦辞今年四十五岁,任汴州充街使,手下管着几百人,但也只能维持下治安,别指望其他。

  石彦辞的曾祖石饶、祖父石贞都是神策将,父亲石盛未能入神策军,只蒙父荫得了散职。在长安那会结识了“伪齐”将领朱温,朱温原配新丧,听闻石盛有女美丽,“懿淑出人”,“知书达礼”,强聘之。

  朱全忠出任宣武军节度使后,石彦辞作为石盛的长子,于中和五年(885)赴汴州,出任宣武同节度副使(?),后历任宋州长史、亳州别驾,现为军府押衙、汴州充街使。

  “二娘可回去与你大兄说道一下,城内有许多将校子弟,其父兄多为大王一手提拔,自小习武,多有勇力,可拣选可靠忠厚之辈,发给器械,维持城内秩序。”张惠拉着石氏的手,说道:“大王率师远征,闻讯之后定然会回援。城内有两三万军士,只要自己阵脚不乱,邵贼也拿咱们没办法。此事紧要,即刻去办。”

  “是。”石氏面色苍白,但还是应道。

  张惠又把目光投向陈氏、李氏。

  陈氏是宋州人,“少以色进”,家人在汴州当些小官。

  李氏亦以色进,家人在天兴、神捷二军当小军官。

  张惠对二人细细教导,让她们回去动员亲朋好友,稳定人心。

  她确实是有大智慧的女人,知道这时候人心最重要。自己不乱,邵贼无计可施也。

  陈、李二人亦退走后,张惠伸出双手,仔细看了看。

  这些年养尊处优,四十岁的人了,多年前逃难时的痕迹已经消失殆尽。

  “来人,准备白面。”张惠喊来仆婢,吩咐道。

  史载朱全忠有姬妾数百,当然此时还没这么夸张,不过百十个女人还是有的。张惠早就和她们通过气了,在王府中和面蒸饼,亲自送往军中慰劳。

  张惠在军中还是有些威望的。因为朱全忠经常责罚军士、大将,每次都是张惠帮着求情,让很多人侥幸活得一命,消息传出去之后,汴州武人都很敬重王妃。

  为了稳定人心,张惠也真是操碎了心。

  

第071章 城下

  夏军又调整了阵型,两万余人共分三路进兵。

  一路是北线的铁骑军刘子敬部三千骑,正在从河阴督运粮草至郑州,顺便警戒黄河沿岸。

  一路往南,由符彦超统率定难军三千骑,往尉氏县方向而去,断汴州南逃路线,又可拊陈许侧背。

  中路由邵树德亲领,一万六千余人,以降军为先锋。

  初九中午张归厚报,中牟县不降,他已遣厅子步直攻城,一鼓而破。邵树德下令将抵抗官员及军士家人四百余户发配陇右,并拨侍卫亲军千人亲自押运,至汜水后返回。

  当天晚上,大军抵达八角镇。马儿疲累,尥蹶子踢人,不愿再走了,邵树德遂下令扎营。

  白沙至中牟三十五里,中牟至八角四十里,等于这一天行军了七十五里,比起之前一人五马时日行一百八、二百里真是没法比。

  八角镇,已经是汴州浚仪县地界,而浚仪又是汴州附郭县之一,东面十余里是板桥店,张归厚率军屯驻于彼。板桥店再往东二十余里就是汴州城了,甚至已有少量汴州富户子弟骑着战马,手持骑弓、铁枪,在板桥店外探头探脑,细细侦察。

  毫无疑问,汴州上下已经知道了他们这支得胜之师的迫近。

  “离汴州不到四十里了,明日正午即可赶到……”邵树德身边一个谋士都没有,只能把新近从长安来投的谢瞳叫到身边,一起参详,顺便观察下他的水平。

  是的,谢瞳来投了。宣武军在长安的进奏院虽然没被取缔,但人员、物资来往极其不便,可能出于内部斗争的因素,谢瞳从进奏院里得到的资助也很少,日子过得十分窘迫。一怒之下,谢瞳投敌了。

  这只是他的说法,事实上邵树德认为还有深层次的原因。谢瞳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利己主义者,他对朱全忠的忠心十分有限。当年奉降表至成都行在,先帝任其为陵州刺史,他就欣然赴任。丢官之后,才厚着脸皮再回汴州,但时机已失,无法再成为真正的核心了,甚至还遭到其他人的嫉恨。

  “大王,汴州没必要打。天威四军,毕竟也训练两年了。宣武军非魏博那等暮气沉沉的藩镇,训练还是很严格的,对军士的要求也很高。军官骨干也是富有战阵经验的老卒,不是那种一触即溃、望风而降的花架子。”谢瞳斟酌着语句,慢条斯理地说道:“大王可遣部分骑军监视,然后兵分多股,四处活动,拦截信使、游骑,令汴州不得交通外州。稳定多日后,可散播谣言,如此全忠定然急躁,届时便会挥师回援,或有机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