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596节(1 / 2)

  其实道理大家都懂。兵都去前线了,汴宋腹地空虚,州城可能防御强一些,但县一级的城池就很难说了,有些只有三五百县镇兵,临时征集土团乡夫的话可以凑个两千左右,但如果来不及征发呢?

  飞龙军是骑马步兵,行动迅速,往往在消息还没传开的时候,一万多人就快速抵达某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破只有数百县镇兵的城池,城父、永城、临涣就是这个样子。蒙城则因为消息传过去了,城内预先做了准备,硬打其实也能打下来,但肯定伤亡惨重,没那个必要。

  战争年代,便是文官也不是丝毫不通军事,事实上他们还是很了解实际情况的。飞龙军这一万多人,梁王如果不准备个几万兵马,怕是赶不走。

  但他们依然不敢放心投靠,原因无他,怕你走啊!

  飞龙军也不是第一次突入汴宋腹地了,也不是第一次攻破城池,但他们最终都走了,没有长期留下来经营的打算。试问这种情况下,除了逃兵、贼匪或意在博取富贵的少数土豪子弟,谁会正儿八经投靠你?不怕被清算么?

  “敢问契苾将军,贵军打下三地后,几时动身?我等也好准备粮草、役畜。”有人实在耐不住,出言问道。

  话音一落,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在契苾璋身上。

  “我不走了。”契苾璋把酒碗往桌案上一掷,道:“你们给我卖点力气干活。匠人都搜罗起来,以后缺什么就问你们要,若是交不出来,我可是要杀人的。我倒要看看,朱全忠从哪里调兵来赶我走。以前蔑称我为流寇,老子现在是坐地寇。”

  众人心下稍安,但还是有些不信。如果氏叔琮从颍州解围回来,你目的是达到了,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了,但咱们可就惨了。

  契苾璋知道他们的想法,眼一瞪,似乎要发作。

  众人纷纷低头,丝毫不敢废话。

  

第055章 沉吟不决

  “城父、永城、临涣三县,竟然有十八万人?”契苾璋坐在县衙内,装模作样地听取公务,甫一听到这个数字,差点惊掉下巴。

  陇右一个县估计才一万多人,河南一个县六万人?这还是受战争摧残了,如果和平个二十年,该多少人?契苾璋不敢想象。

  “既然这么富庶,给老子征兵!一个县五千人,带十日口粮,集中到临涣县整训。”契苾璋一拍大腿,乐道。

  各县官长们看着他一副大老粗的模样,不敢抵触,只能苦着脸应是。

  土团乡夫们会为了不相干的外来人厮杀吗?怕是难。如果听说是常年攻杀他们的夏贼呢?难上加难。但这又有什么办法?谁来救他们?

  各县官长当天下午就被轰走了,契苾璋给他们定下了时限,不来的话后果自负。他会带着飞龙军上门给他们惊喜。

  当然,这话可能也就是吓唬吓唬。如果这些人回去后反悔,并铁了心不听命,将征集来的乡勇聚集到城内的话,也是件麻烦事。契苾璋为了震慑贼人,有可能会率军攻城。至于攻城用的是什么人,不用想也知道。

  或许有人会问,这不是秦宗权么?

  确实,有点像。秦宗权就喜欢到刚刚攻占的地盘上大肆征兵,然后一边训练,一边劫掠,等到差不多了,继续滚动发展到另一块地盘上。征来的军士以战代练,高淘汰之下,活下来的都是有点本事的。

  而这,大概也是孟、怀、洛、汝等州被折腾得十室九空的重要原因之一吧。你不逃难到魏博、宣武等镇,就要被秦宗权抓丁,因此老百姓很快死的死、逃的逃,百里无人烟。

  契苾璋终究不敢像秦宗权那样乱来,但征兵攻城是这个年代武夫的常规操作,他准备学习别人的优秀经验,你待如何?来阻止我吗?

  二月初七,临涣县第一批征集的乡勇两千余人抵达了城外校场,契苾璋亲往检阅。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些乡勇还是会几个常见阵型的,金鼓旗号也能看个大概。

  “怪不得朱全忠横扫河南,土团乡夫都像模像样,颇有章法。”契苾璋赞道:“底子不错。衙军、州县兵有缺额了,直接补就是。到军中摸爬滚打个几年,又是一把好手。”

  跟在他身后的临涣令强颜欢笑。

  河南苦啊,河南百姓难啊!安史之乱,河南就是主战场,杀了个天翻地覆,血流漂杵。随后为了对付河北逆藩,又在河南设置一系列藩镇,长期征战。到后来,这些为了对付河北逆藩而设置的河南藩镇也成了逆藩,又是一团乱战。

  这样的大背景,自然给河南人民注入了强大的武德。但你问问他们,到底是喜欢安史之乱前百年未闻战事的太平日子,还是眼下这种经常接受军事训练,经常上阵厮杀的紧张日子?

  我只想当个太平犬,但以前没得选,现在似乎还是没得选。

  “这些兵甚合我意。”契苾璋看了很久,喜道:“朱全忠就是个废物,有这些乡勇不会用。在安史之乱前,这些乡勇怕是能打穿整个河南。哈哈,速速征丁,五千人,一个不能少。老子要取了氏叔琮的老巢。”

  临涣令面露苦笑。他们不是不愿投降,实在是担心被清算。

  诚然,若搁在几年前,愿意投降的人很少,毕竟梁王对宣武镇百姓是有大恩大德的,赋税轻都是小事了,最重要的是干死了秦宗权,没让他把宣武镇变成河南府、汝州、河阳那样的人间地狱。

  这几年梁王连吃败仗,心思就起了微妙的变化。虽然由于种种恶劣的、真假难辨的传闻,夏王在河南的名声极差,但到了他们这一层级,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又是假的,故对投靠夏王并不是很排斥。

  但问题是你要站住脚,别跑啊。就像打下河阳、东都一样,不跑,着力经营,如此才有人敢于投靠。

  “瞧你那熊样。”契苾璋看到临涣令脸色难看,嗤笑一声,道:“放心,氏叔琮能战之军不过两万余,我还不至于怕了他。他若攻来,你们守好城便是,我在外围给他个好看。”

  “契苾将军也是老行伍了,如何不晓军心士气?贵军若走,这些土团乡夫连半个时辰也守不住,直接就降了。”临涣令叫苦道:“他们不会有半分士气,绝无可能挡住氏叔琮大军的围攻,届时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矣。”

  “你这话倒也不全是因为贪生怕死,确有几分道理。”契苾璋沉思了一下,道:“我若留两千军士助守,当不至于让贼人得逞。”

  “难。”临涣令摇了摇头,道:“人心未固,乡勇不肯死战,很难守得下去。”

  “那就是还要跑?”契苾璋怒了。老子好不容易想当个坐寇,结果这么多事,好生烦人!

  “别管那么多有的没的,先给我征兵,我有大用。”契苾璋说道:“另者,打开府库,清点下财货,我要募兵。”

  征来的兵和招募的兵,绝对是两回事。

  就像契苾璋曾打算在三县征兵去攻宿州,但现在觉得可能没那么乐观,士气和战斗力很成问题。除非你学秦宗权,放纵他们奸淫掳掠,尽情释放人性的恶,让征来的乡勇变成兽兵。没有军饷,只有口粮,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你打破城池后才能得到,无论是财富还是女人,这样可以维持相当的士气,打下宿州的可能性不小,但契苾璋还不敢这么做。

  但募兵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他们是自愿的。他们加入军队之前就知道风险,知道这是提头卖命,已经有了心理建设,士气还在。

  至于说担心朱全忠报复他们的家人,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没这个规矩。

  当年朱存、朱全忠兄弟二人投巢军,长兄朱全昱还在老家种地,也没人找他们麻烦。张全义、李唐宾之流家人亦是,可能这就是风气,毕竟艰难以后造反的人也实在太多了一些,朝廷懒得管了。

  “将军,这几年为了支应战事,县中府库空虚……”

  “闭嘴!你这厮今日话也实在太多了一些。我每说一句,你都要叽叽歪歪,当我不会杀人么?”契苾璋怒道:“没有钱,就去派捐,我等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