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499节(1 / 2)

  要是人再多一些就好了,眼下都没几个可以使唤的。

  

第003章 前所未有

  亲兵煮好茶后,李忠亲自端了上来。

  储氏、解氏一前一后,端来了几盘瓜果。

  宋乐冷着脸,哼了一声。

  邵树德哈哈一笑,将解氏拉入怀中。

  宋乐脸现怒容。好家伙,当着他的面,还敢这么离谱?!

  邵树德抓住解氏的手,指着衣袖,道:“羊毛织成的布,夏日穿之嫌热,冬日穿着正好。”

  解氏满脸通红,储氏脸色复杂。

  宋乐脸色稍霁,看了看后,道:“昔年在灵夏,有羌人贩毛布至,买过几匹,价甚廉,无人问津。”

  “穿着可舒服?”邵树德转过解氏的脸,问道。

  “大王所赐,自然……”

  “说实话!”

  “不是很舒服。”

  “先生所言不差。毛布确实差了,不过还可以改良。”邵树德放开了解氏,继续说道:“今岁河阳免税,明年征收两税之时,百姓若纳羊毛,可折色收取。”

  毛布或者说呢绒,邵树德是下了大决心,一定要把这门产业做大做强。

  因为这是可以结合百姓手中现有的物资,让他们提高收入的。棉花、蚕桑,都需要额外种植,但羊不需要,本身就是三茬轮作制的一部分。

  最理想的状况,是北方寒冷地区的农村,家家户户纺羊毛、织呢绒;南方农村,养蚕缫丝,织造丝绸;至于中部,随他们意了,蚕桑也好,羊毛也罢,甚至种棉花也没问题。

  粮肉奶产量的大增,以及随之而来的乡村手工业的振兴,是一切梦想的起点。

  在制度、风气合适的情况下,社会会自我演进,完全不需要你充当发明家。

  而且这是最扎实的,因为是从根基上开始经营,而不是拔苗助长,建立了一个沙滩上的城堡。

  “若大帅能做出表率,带头穿毛衣,或许确实是一条路子。”宋乐说道。

  “羊毛亦分等级。”邵树德说道:“走,观外便有,不妨去看看。”

  “也好。”宋乐是个实干家,对这些能增加百姓收入的事情非常关心。

  金仙观外有一个羊圈,总计不到百头绵羊。

  刘景宣屁颠屁颠地赶了过来,听闻夏王要看羊,立刻点了一人,让他牵出来一头。

  “先生请看。”邵树德指着绵羊胸腹部,道:“这两处的毛最差,为下等。颈部、背部之胎毛,上等;尾巴、腿部之毛,次等。若用上等毛来织布,穿起来不会太难受。次等毛亦可用来纺纱,制毯,下等便只能用来做刷子了。”

  其实,次等、下等毛如果再精纺一下的话,也可以做毛衣。

  羊为了抵御冬天的寒冷,会长出一层细绒毛,山羊、绵羊都有。但山羊其他部分的毛粗硬,不好纺纱,所以绒毛特别明显,故称羊绒。绵羊的毛整体较为柔软,与绒毛很难区分,故统称羊毛,并不是说绵羊没有羊绒。

  次等、下等毛精纺,就是为了挑出柔软细腻的绒毛,可以拿来做毛衣。

  其他的毛,真的价值不大。有些粗硬的,除了做刷子没啥用处。

  “不意大帅竟对羊毛有此精研。”宋乐惭愧道。

  还以为大帅在金仙观鬼混呢,没想到是在干正事,这可真是错怪大帅了。

  “哈哈。”邵树德略显得意地一笑,道:“先生再来这边看看。”

  说罢,举步进了旁边一个房间。

  “此物名为梳毛机。”邵树德指着一台像长凳一样的带梳子的木质机器,说道。

  羊毛的加工程序,一般分为洗涤、敲打、粗疏、弓弹和精梳四步,在此时的西域、中东和欧洲已经较为成熟了,有相应的机器。

  不用不好意思,大唐的技术没有点在羊毛上,因为没这个需求,所以这些机器都是从西域胡人那里学来的。

  事实上直到后世,出土的我国古代毛纺织文物,多集中在新疆、青海、陕北,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专业处理羊毛的技术和机器,在中原是比较匮乏的,也比较落后。

  没办法,又只能搞拿来主义了,重金求购西域技术。

  但邵树德怀疑西域的技术也不是最先进的,目前还在想办法引进阿拉伯、东罗马的毛纺技术和机器。

  至于灵夏原本存在的处理驼毛的技术,说实话太落后了,完全是手工处理,效率很低,是党项人的副业,没有太多参考价值。

  “梳毛机,我也不太满意。”邵树德说道:“最好想办法改进一下。”

  是的,西域那些城邦的处理羊毛的机器,虽说比完全手工处理强,但也强不到哪去。邵树德觉得,至少要改成脚踏式的吧,以提高效率。

  当然这个也不用太操心,如果河阳真产出大量羊毛的话,有了需求,自然就会催生机器。

  当棉花在宋代渐渐普及后,慢慢也出现了处理棉花的机器,有需求,就有市场,就有发明,完全不用你着急。顶多为了加快进度,可以高额悬赏,但真不用你当什么发明家,更何况邵树德也不懂。

  “或可在各州县悬赏,总有能工巧匠愿意去尝试。”宋乐提议道。

  “先生与我想一块了。”邵树德笑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