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472节(1 / 2)

  军士们有些不满,说好了让抢三天,第三天还没过完呢,就赶人走了?

  有人鼓噪闹事,没藏结明得到消息后,立刻遣横山都三千甲士进城,蔡人一下子就老实了。不过他们服软也只是暂时的,好汉不吃眼前亏而已,过了一会,很多人就带着大包小包,溜出了蔡州城。

  崔洪也不阻止。

  人各有志,没什么好说的。这些人要么是新募的,要么是半途投奔的,走一部分心思不定的人也好,省得以后不好管。

  另外,这些人也蠢得可以。梁人大军过来之后,定然要大加整顿,真以为朱全忠不会杀人啊?参加过军乱的早晚要被揪出来,下场不用多说,基本就是死。

  乱哄哄地整顿了半天后,还有四千来人留下。他们推着小车,拉着驮马,肩挑手提,离开了曾给他们带来巨大快乐的蔡州城。

  天雄军也从真阳县那边赶过来了。

  牛礼皱眉看着饱掠南去的蔡人。要说他们不能打,那可能有些冤枉了。

  如今的武人,不光是蔡人,各个藩镇都差不多,要钱的时候死要钱,但该上阵厮杀的时候,纪律也很严明,听指挥,服从命令。不然的话,怕是连民团都打不赢,更别说契丹这种正在慢慢崛起的势力了。

  但这些人的跋扈,也是真的。

  长庆二年,李光颜率忠武军讨平昭义镇,朝廷任命他为横海节度使,他带过来的兵本来也该留在沧景,但将士们不乐意,要回许州见家人,鼓噪作乱,光颜“忧惧成疾”,竟然吓病了。

  乾符四年,忠武将李可封率军戍边,戍期结束后回许州。大军走到邠州时,将士们“迫胁主帅,索旧欠粮盐”,将主帅李可封扣押了四日,“阖境震惊”。

  但这支部队“素号精勇”,防御吐蕃时经常上阵,战绩相当不错。

  喜欢鼓噪作乱,不好管,似乎与战斗力强是完全不搭界的,甚至可以说是反的。但事情就是这么离谱,其中奥妙就在于列阵厮杀时,他们号令严明,悍不畏死,还没有五代后期以及北宋初年那种将骄士堕的状态。

  军纪是一点一点堕落的,风气是一天一天变坏的,现在还可以挽救,前提是不能无底线迁就军士了。你有求于他们,想让他们拥你造反当皇帝,于是让了一步,然后他们就进一步,博弈就是这个样子。

  得位不正的人,只能无底线迁就军士,不是么?

  没藏结明走了过来,看着正快速南撤的蔡兵,以及被临时征发起来转运物资南走的蔡州百姓,道:“杨师厚没有出城追击。”

  他们这整整一万五千久经战阵的步卒,就等着杨师厚那几千兵出来追击,结果到现在还缩在北关城里不动。

  他倒是有一千骑兵,但说实话,一千骑面对一千训练有素的步兵都啃不下,更别说一万多步兵了,看样子他是放弃了。

  “不要管他,各部交替掩护撤退。若杨师厚追来,就给他来下狠的。退过汝水后,他想追也追不了了。”牛礼说道。

  “牛都将可知,大帅为何下令退兵?”

  “自然知晓。”牛礼说道:“梁人兵分数路,包抄而来。其中一路沿淮西进,先锋已抵寿州。若让他们插入光州,谁能挡住?陈素挡得住吗?”

  没藏结明摇了摇头。

  “挡不住的话,淮水南岸就被他们占了,咱们退路全失。若梁人再从北边压来,惊慌失措之下,不得全军覆没?”牛礼说道:“梁人内线作战,兵多,可以从各个方向调动,咱们得防着一手。这次,也捞到不少东西了。”

  早在他们向北进发之前,赵匡璘就带着三千随州兵在搬迁新息县的百姓前往申州了。

  得亏这两年随州兵与梁人连番大战,气质、战斗力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语,不然怕是还玩不过那帮百姓呢。家家户户都有兵仗,长年累月做贼的,能是一般百姓吗?

  为了强迁这股百姓,他们甚至狠狠杀了一批跳得最凶的,震慑住了这帮淮蔡民人,废了好大劲,最终才把这不到两万人迁到了淮水对岸。

  按照计划,这批百姓将被安置到随县,并不是申州。

  随、光化、唐城、枣阳四县,拉锯两年之后,百姓只有四五万人了,空旷得难以置信。更别说,这个地方即便在国朝盛时,开发程度也有点低,当时只有十万人,好好开发的话,翻一倍都没问题。

  褒信县的百姓也在搬迁,但来不来得及就很难说了,目前才刚开了个头。当地百姓反抗激烈,随州兵吃了点小亏,损失了一点人手。

  至于真阳县,则放弃了。来不及,兵力也不足,只稍稍掳掠了一点粮草,便作罢了。

  最可惜的是,没抓到朱全忠养在蔡州牧场里的马匹,被转移了,让人颇有些失望。

  疲敌之计,本来不该这么草草结束的,只可惜朱全忠玩真的,调动了太多兵马,这就没办法了。

  ※※※※※※

  “杀!”浍水西岸,新招募的一万光、蔡军士正在操练。

  邵树德稍稍看了两眼,便转过了头去,继续与陈诚商议。

  练兵,他看得太多了,早年甚至亲身参与,对其知之甚详。

  新募的这万把人,基础还不错,比北方一般州县的土团乡夫要强上不少,也能看懂一些金鼓旗号,可见以往农闲时节,他们也是操练过的。

  大部分人都有点武艺底子,这得益于淮西武风的盛行。毕竟,无论是当兵还是做贼,吃饭的手艺可不能丢,不然你都没机会从事这项“前途远大”的职业。

  如今他们需要的是尽快相互熟悉,同时慢慢适应军中纪律的约束。

  这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乌合之众与职业武人,最大的差别就在这里。

  会不会互相配合,战场上有没有默契,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用皮鞭让他们知晓,并铭记在脑海内。

  当然了,目前这个情况,也不是不能拉出去打。有些承平多年的州县兵,还未必干得过他们呢。但邵树德要求比较高,既然临时招募了,那么就要按正规的来,哪怕最后没用上他们,但该有的训练是一项都不能少的。

  “斥候传回来的消息你也知晓了,梁军大将是氏叔琮,兵力不少,很可能在三万人以上,或许更多。”邵树德说道:“淮水上船只不少,满载货物。颍口那边已经有梁兵在立寨了,看样子那边是梁军的集结地。”

  “氏叔琮?”陈诚想了想,似乎这个人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若不是梁军老将张慎思、庞师古一个个战事不利的话,估计也轮不到他统兵吧?

  邵树德点了点头,道:“氏叔琮乃庞师古爱将,还是有些本事的。”

  氏叔琮,朱全忠一度对他十分喜爱,亲切地称为“氏老”。

  他最出彩的战斗,应该是两次兵围太原。第一次遇上连日阴雨,军中疫病丛生,不得不退兵。第二次大破李嗣昭、周德威,俘斩万人,再度进围太原。

  李克用一度想放弃晋阳,北奔草原,结果被部下苦劝,这才没跑路。但被这么一搞,晋人也数年不敢南下,着实是被打怕了。

  如此显赫的战绩,偏偏又“养士爱民,甚有能政”,这威望不就起来了么?但在朱全忠手下,这就是取死之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