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459节(1 / 2)

  张全恩点了点头,心情略有好转。

  随后,他又走到僻静处,低声问道:“郑司马觉得梁王可能得天下?”

  郑司马犹豫了一下,道:“某衣食无着之时,还是靠使君接济,便不睁眼说瞎话了。梁王欲得天下,须得先平灭二朱、王师范,再图河北。”

  言下之意,能不能做到这一步?做不到的话,万事皆休。

  “怕是难了。”张全恩忧道:“今岁河阳之败,损失了不少人马,至今还未补足。梁王似欲加赋,选募骁勇之士入军,补全缺损。这一来,轻赋的好名声就没了。夏贼猖獗,多半还要不断攻伐,竟是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

  对此,郑司马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陪着一起叹气。

  这不是用什么奇计能改变的。

  树德的方略堂堂正正,都摆在明处,就是这么逼迫你的四战之地,你可能破解?

  张全恩看幕僚的脸色,便知道他心中所想了,忧虑更深了一层。

  难道,便是这等饱读诗书的有识之士,也觉得树德赢面更大?

  再打下去,若汴州的武夫们也这么看,岂不是要有人投敌?

  朱珍!

  不知道为什么,张全恩突然想起了这个汴军资历最老、战功最著的大将,若他率部投敌,局势便难以挽回了。

  张全恩心中忧急,恨不得现在便回蔡州,与兄长好好商议商议。

  ※※※※※※

  郓州城内,朱瑄的心气很不顺。

  朱瑾吃的败仗比他还厉害,反倒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席间与乐妓调笑不断,好不快活。

  郓、兖二镇将领也济济一堂,大吃大喝。

  朱瑄扫了一眼。

  齐州刺史朱威,州将朱琼、琼弟朱玭(pín),这是齐州来的军将,与朱瑾一样,都是他们老朱家的。

  衙将贺瑰、柳存、张从楚,都是郓州老人了,虽然未必是他朱瑄的老人,但多年来一直随他征战,可以信任。

  兖州将胡规、康怀贞、阎宝,这是从弟朱瑾的部将。

  唉,一个个,全都是汴贼的手下败将,还特娘的不是败了一次,而是好多次!

  朱瑄都怀疑大伙这么多年的军旅饭是不是白吃了,怎么屡战屡败?

  当然他并不知道,这些在汴人手下被虐得要死要活的将领,有朝一日居然可以骑在汴军诸将头上拉屎,指挥汴军打仗呢。

  朱全忠晚年弃用绝大多数汴军大将,专用外来降人统兵作战,内耗剧烈。军士们不喜欢这些空降的外镇降人,将领们见到资历比他们还浅的降将骑在自己头上,其心情可想而知。

  为了削藩和压制老将,朱全忠不惜削弱汴军的战斗力,让被打得灰头土脸,龟缩太原的晋人死灰复燃,也是一大奇事。

  “听闻邵树德在长安,吃圣人的、喝圣人的,好不快活。”朱瑄将酒樽重重地顿在桌案上,溅起一滩浊液。

  众人寻声望来,朱瑾也松开怀里罗衫半解的乐妓,有些诧异地望了过去。

  “他派了两个蕃将,打仗滑头,专事劫掠。”朱瑄越说越恼火:“此番济水之战,不过死了三百骑,就不肯再打了。齐州那些破事,倒有一半是他们做下的,全栽我头上了。”

  众人闻言讪讪。

  齐州是王师范的地盘,被他们夺下后,三天两头劫掠钱粮,抢夺妇女入营。这事真要说起来,哪个没份?都跑不了。

  “兄长怎地突然提起此事?”朱瑾将乐妓推开,笑道:“邵树德的兵,确实也不太行,不知道怎么就能赢汴贼。”

  他不是很看得上那些蕃人骑兵,比起他曾经带的兖州精骑差远了。只可惜,那支精锐骑兵几年前就被汴贼击破,降的降,死的死。如今都是招募的新人,虽说都是世代从军的武夫家庭子弟,骑术不错,但厮杀起来总觉得还差点意思。

  朱瑄不答,只是叹道:“眼看着别人一天天起来,咱们却落到这步田地,心有所感,郁结在胸,不吐不快。”

  “兄长何意?”朱瑾有些不解,问道:“如今汴贼为树德牵制,无法全力攻我,还忧心做甚?”

  朱瑾这人,不知道说他乐观好呢,还是顽固死硬。反正与汴军打仗,几乎就没赢过,但却矢志不渝,输了再来,屡败屡战,一点不气馁。

  这可能是此时绝大部分武夫的精神状态。

  反复厮杀,败了再来,打到最后就剩一座城了,还是死硬无比。连最后一座城都没了,被迫投靠他人,在别人帐下效力时,还不忘找机会搞小动作,试图割据或者造反,重新掌权。

  这种战天斗地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

  “今次攻全忠,损兵折将,虽靠坚城迫退贼兵,然濮州五县,三县为其大掠,户口损失严重。”朱瑄叹道:“为兄思之,汴人已经这个样子了,不太想去招惹他们了。”

  朱瑾有些惊讶,追问道:“曹州也不想夺回了?”

  “没指望了。”朱瑄摇头,道:“我是有心杀敌,然军士们畏惧汴人,每每交战,稍有风吹草动,就士气大跌。这仗,已经没法打了。”

  朱瑾皱眉不已。

  “邵树德一统关中、灵夏、河陇,又侵吞河中、陕虢、河阳等镇,声势比朱全忠更是吓人。”朱瑄继续说道:“艰难以后,河北三镇连兵,若耳目手足之相救。魏亡,则燕、赵为之次;魏存,则燕、赵无患。”

  “耳目手足之相救”,在河北三镇之间不断上演,兖、郓、徐三镇在朱全忠的侵攻下,又何尝不是呢?军阀割据互保,已经是深入骨髓的本能。河北三镇能与河东、昭义打出狗脑子,也能互相勾搭,眉来眼去,都是基操。

  武夫,没几个像李克用那样爱面子,也没几个像邵树德那样面善心黑,更多的是朱全忠这样,唾面自干好像啥也没发生过。

  朱全忠是恶人,邵树德就不是恶人?

  “先整兵完城,自守自家吧。若全忠攻来,我等再厮杀不迟。若全忠不来,他能挡着树德,岂非好事?”朱瑄说道:“今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我等所求别无他物,无非是子孙之谋,将这份基业传下去罢了。全忠有野心,树德便没野心么?他一样会夺我等基业,能拖一天是一天吧。若你实在闲得慌,不如去打王师范小儿。他手下也没甚人才,就一个刘鄩(xún)还算有几分本事,并不难对付。”

  朱瑾张口结舌,一时无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