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449节(1 / 2)

  但这话听听也就罢了,休说他正与朱玫鏖战,便是中间还隔着龙剑、兴元、凤翔三镇,就绝无可能。

  至于找朱全忠,算了吧,他来不了关中。河清之役,以多打少,却损兵折将,让朝堂上很多人震惊的同时,也颇为失望。

  笼中人的日子,可不好过啊。如今国势不振,藩镇是没法剪除了,但不能让一家独大是众人的共识。朱全忠没能击败邵树德,让他们很是难受。

  “没什么好说的了。”西门重遂懒得和这帮毛锥子多废话,只听他说道:“夏兵不来,如何震慑符道昭、时瓒、李匡威之辈?”

  崔胤眼珠子一转,默默不说话。

  他方才想起了一件事情,西门重遂带着捧日都护送圣人出奔莎城,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也掌控不了禁军了!这岂不是天赐良机?

  特别是连西门昭也生出想法了,似乎要自己做主,不愿再听人指手画脚。

  北司中官,也有今天?

  崔胤越想越激动,恨不得现在就见到邵树德。哪怕无人的时候,态度谄媚一些,巴结下也成啊!只要让我独掌朝政,诛尽宦官,那还有什么是不能舍弃的?

  观邵树德以往入京所作所为,与宦官有合作的时候,也有翻脸的时候,他并没有对宦官有什么特别的好感。其实是可以合作的,只要拿出筹码,打动他即可。

  想到这里,崔胤愈发地神色淡然,心中已有定计:或许,该暗中遣人联络了。

  而此时的邵树德,也已经带着一千亲兵过了蒲津关浮桥,宿于同州长春宫。

  银枪都昼夜兼程,不惜马力,很快就能抵达。

  不过光靠这支部队还不够,他会等到义从军、丰安军皆汇集而来之后,方会大举西进。

  而在此之前,正好可以观望下局势,顺便与各路势力谈谈价格,正所谓谋定而后动嘛。

  这一次入长安,他可是有好几件大事要办的。

  

第012章 部署与赶至

  “李茂贞、满存、李鋋三人,合兵五万,兵围梓州,朱玫部分兵马在外攻打王行瑜、王行约,城中只有不足万人,形势堪忧。”看着听望司送来的情报,邵树德把目光转向他的两位心腹王府长史陈诚、司马赵光逢,问道:“是否需要即刻令兴元驻军南下?”

  河源军李仁军部、积石军李一仙部去年就前往山南西道戍守,前者驻兴元府百牢关、八千步骑,后者屯于兴州固镇、九千步骑。

  派两支军队轮番戍守兴凤梁,这个传统已经坚持多年了。不仅仅是为了震慑山南西道的诸葛仲方,收取他和赵俭上供的茶叶、钱帛,也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干涉蜀中局势,如今可不就派上用场了么?

  李仁军,原本振武军中城十将,讨李国昌父子之役时打光了部队,逃窜到了河西做草贼。邵树德前往绥州上任时路遇,遂收编,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忠心可嘉。本事也是有的,但从未指挥过方面大战,没有这个经验。

  李一仙,邵树德的发小了,与三郎邵得胜都是早年西城时代的亲兵,关系自不用说。忠心足够,但能力一般,当个军使已经顶天了,指挥再多的部队可能就要乱,邵树德也是用他的忠心,没别的想法。

  “大帅,不妨令积石军李将军率部南下。兴元府再出兵五千,凤翔镇出兵五千,如此可也。”陈诚立刻建议道。

  诸葛仲方的兵,估计水平也不咋地,承平多年了。

  几年前讨诸葛仲保,打得就很一般。上回平均州冯行袭,走到半路战事就结束了,遂打道回府。几年来还被抽调了不少精兵补入夏军,剩下的歪瓜裂枣还有几分战斗力,很难说。

  凤翔军的战斗力维持得还可以。但折宗本出镇唐州时,带走了较能打的七千人,剩下的肯定是有所不如的。

  这两部万人,不能寄予厚望,只能作为辅助。

  所以,若要打仗,还得积石军动手。

  陈诚提议让李一仙南下,其实正和邵树德之意。蜀中那个地方,他还是有些担忧的。

  赵俭就一定可靠吗?未必。

  诸葛仲方愿意出力吗?多半应付了事。

  有没有可能与当地军阀合流,割据自立?不得不防,虽说可能性很小。

  李一仙,邵树德是信任的。能力有限不要紧,忠心最重要,稳住龙剑镇,威压下李茂贞,让朱玫不至于速亡,就达到目的了。

  邵树德的要求就这么点。

  他现在没有精力四处出击,攻灭宣武镇才是最紧要之事。

  现在的蜀中,也不是前蜀后主王衍、后蜀后主孟昶时那么荒唐,那么文恬武嬉。

  历史上韦昭度挂帅,征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王建就造反了,逼走韦昭度,夺了兵权自立。

  孟知祥就更不用说了,同样割据自立。

  天下方乱没多久,人心还没到思定的时候。中原都能有五代更替,说明人心思乱,更别说蜀中这种偏远地方了。非得杀个七八十年,杀到大家都怕了,人心思定,再辅以制度约束,才有可能成功。当然邵树德没这个时间来等,他想在中原形成统一大势之后,再取蜀地,那样伐蜀大将想自立时就得掂量掂量了,多少是个威慑。

  派往蜀中的大将,肯定是要授予全权的,不可能分其权,什么后勤牵制、不许插手民政之类,那是胡闹,奔着兵败去呢。

  就这么点人马,面对处于上升期的蜀中开拓之主,而且他们的军队骨干都是北方带过去的,你再多方掣肘,那是不想赢了,送人头呢。

  要么仿折宗本旧例,许个节度使,让人去开拓,但邵树德不愿意。那就只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干涉,以维持军事存在、平衡局势为主,派李一仙去,最合适不过。能力有限,没那个本事和决心自立,关系又密切,造反的可能性低。

  让李仁军统兵,他不是很放心。万一他学王建,击败陈敬瑄后又袭破剑阁一带,抢占险要关隘呢?王建带过去的忠武八都人马非常善战,川北一带完全不是他的对手,后来甚至攻兴元府,割据自立的意图十分明显。

  虽然邵树德不太认为河源军会反,但凡事多做准备肯定是没错的。

  “就让积石军南下吧。”邵树德想了很久,终于下定了决心:“其实,从理智角度来说,我就不该出兵蜀中,还是太贪心了啊。”

  “大帅,有时候冒一冒险也是可以的。”陈诚笑道:“一辈子不行险,固然稳妥,不至大败,但也会错失机会。”

  “昔年曹孟德喜行险,吃过亏。”邵树德笑道:“太宗也爱行险,浅水原之战,抱病征战,兵马损失过半,长安震恐,大业几乎毁于一旦。后薛举病逝,太宗一辈子都找不回这个面子了。这种事,会上瘾的。罢了,就此一次。两面开战,大忌也,就这样吧。待我进京后,再补个朝廷名义,顺便看看还有多少神策军,说不定还能派上点用场。”

  陈诚、赵光逢二人自无意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