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439节(1 / 2)

  刘知俊也感觉压力很大,不过他有信心。不就是打仗杀敌么,拼了这条命也得立功啊。

  张全义站在厅内,默默看着。

  他觉得梁王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有点当年率军打秦宗权时的样子了。最近几年,随着蔡贼败亡,二朱、时溥溃不成军,罗弘信、杜洪等人称臣纳贡,濠、寿、楚、曹等州纷纷来降,梁王难免有些自满,直到这次被邵贼狠狠扇了一个耳光,这才清醒过来。

  河阳北城军乱,杀尽城中汴兵的消息传到南城时,张全义还在朱友恭军中,当场就被控制了起来。

  梁王闻讯,并不怪罪,特地将他召来汴州,赐以宅邸,并赏美姬二人,为他重新娶了妻妾。此举一出,人心稍安。

  但张全义却不自安。

  他看得出来,梁王还是以前那个梁王,猜忌心仍然很重,只不过河阳新败,需要凝聚人心,故作姿态罢了。

  他不知道梁王会怎么安排他。让我回洛阳?

  如果真让我回,那倒刮目相看了。如果不让,那就还是以前那个人,只不过猜忌的心思被隐藏得更深罢了。

  刘知俊被高高捧起,但却被调离了徐州,到曹州搏命,这是好事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失了基业,便如丧家之犬一般,唉!如今洛阳还有几个人卖我面子?再过一段时日,裴迪怕是就要去那边安插人手,清理财赋、田亩,军权也被胡真攫取,还能剩下什么?

  这回是成真的下属了!

  “今日置宴,诸位都留下,兴尽方休!”又对刘知俊勉励了一番后,朱全忠大声宣布道:“邵贼,不过小胜一场罢了,待我重整旗鼓,自然将其擒斩。”

  众人自然高声附和,一时间气氛倒也挺热烈的。

  

第064章 安排

  荒山野岭,乱石嶙峋。

  沟壑里的松树郁郁葱葱,灰色的山岭有如凝固的乌云。

  夏日的王屋山区,一支见头不见尾的队伍默默行走着,翻山越岭,步履艰难。

  越过最后一个山口后,前方豁然开朗。

  王瑶下意识回头看了眼刚刚走过的地方:高高的山脊,衬托着灰暗的天幕,狭道出于其中,雄关坚如铁石,历史上不知道上演了多少金戈铁马的故事。

  唉,又要上杀伐场了!

  “大帅,河东盖将军已至济源。”下山之时,王瑶接到都虞候报告。

  “盖寓?”王瑶一愣,随即又想到他此番要去潞州,早晚要和这些河东将佐打交道,便道:“先让他等着吧。”

  一万大军本来是助攻轵关的,结果半途得知轵关、济源已下,汴军败退。还在慢吞吞行军的王瑶立刻下令全军加快速度,赶往河阳。

  军士们怨声载道,不过也知道这会不同之前了。若夏军大败,朱全忠获胜,那他们就打道回府,节度使再向朱全忠称臣,大伙可保平安;若夏军获胜,那可就要卖力点了,免得再被人打一顿。

  王瑶下了山后,算算时间还够,于是直接让人在路边支起帐篷,摆上桌案煮茶。

  让他感到稀奇的是,附近已经有人住了。

  几个蕃人正在用树枝和黄土修墙,房顶上盖着芦苇茅草,外面圈着篱笆墙。看这风格,应是以前济源百姓的居所,但长久无人住,甚是破败,这会有人住了,就修缮一下。

  黄土、树枝糊成的墙,怕是一脚就能踹个凹陷下去。茅草屋顶,一阵大风就能掀走,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不过这会天下大部分百姓的居住环境就是如此,王瑶也不奇怪。

  有钱人,毕竟是少数,九成五的人是田舍夫,也就是艰难度日了。

  一个蕃人孩童赶着一群羊出门了,野外荒地甚多,羊也不像马儿那么挑食,这是去放牧呢。

  “听闻邵树德治下的灵夏喜养牛,怎生我一路行来,大多看到的是羊?想吃牛肉了,来人,去问问有没有牛售卖,给钱。”王瑶坐在马扎上,奇道。

  一名幕僚立刻行礼应是,前去交涉。

  不过他很快就回来了,无奈地说道:“大帅,这些蕃人没有牛,只有羊。新从河对岸过来的,穷得很。”

  王瑶听了大为扫兴,懒得再说了。

  远处又行来数骑,看到这边正在过大军,也不害怕,下马后便直趋村内。

  “大王有令,河阳百姓连月征战,厮杀有功,今明两岁免户税、地税,望尔等互相转告,莫要让人骗了。”这几人站在村口齐声大吼,声音很大,王瑶这边也能隐约听见。

  “后年需纳赋税,粮豆、皮子、羊毛亦可冲抵。”

  “徭役、兵役不得免。”

  王瑶默默听着,突然笑了:“羊毛亦可抵税?这是要做甚?”

  幕僚也有些不解,道:“灵夏百姓多畜养牲畜,听闻粮豆之外,牛皮、牛角、牛筋、马革不得私相售卖,皆拿来缴税。夏、秋两税收取之时,也会收些奶酪、干草之类,充作军需。羊毛还是第1回听说可以抵税。”

  牛皮、牛角、牛筋、马革之类的物事,在推行三茬轮作制的灵夏,产量颇大,本身又是消耗巨大的军事物资,拿来抵税很正常。

  夏、秋两税收取的时候,奶酪可以作为军食,干草可以喂养战马、役畜,用它们来抵税也可以理解。

  但羊毛也就做一些毯子、垫子吧?那东西做的衣服,除了羌人大量穿之外,汉人之中真的极少。原因无他,穿在身上很不舒服,羌人做的羊毛织物,基本乏人问津,灵夏军士的军服都是驼毛做的。

  “若羊毛可以抵税,河阳这么多蕃人,怕不是家家户户养羊?”王瑶总觉得这里面有点问题。

  收那么多短而粗硬的羊毛有什么用?这可真是迁就百姓了,以后人人养羊,每年两税时拼了命塞羊毛上去缴税。甚至有人专门寻找产毛多的羊种,看你怎么办?难不成让军士们穿羊毛织成的衣物?

  管他呢!邵树德乱来一气,后面定然会后悔。

返回